敘舊

        星期日下午與幾位學生敘舊,回家的路上我想得很多……

        打從退休後,可與舊生踫面的時間多了,也見過很多屆別的學生。每次踫面時,學生總會問我怎可以記得那麼多學生的姓名,其實我的記憶力也不是那麼好呢!不過,這一屆的舊生在我腦海裏印象尤其深刻,我笑說因為他們「正常」,那是可圈可點吧?

        那天出席聚會的有五位同學,除了一兩位之外,我是看著他們長大的,看著他們由畢業到工作,看著他們轉換工作,看著他們結婚,也看著他們的下一代慢慢成長……十多年了,可以保持連繫,真好!我尤其喜歡的是他們夠坦白,跟一些學生連在做什麼工作也模糊其詞的不同。

        敘舊聊天,談得很多,談得興起,我竟不自覺地將牢騷也發出來了!以前上課的時候我是盡量不將自己的煩惱帶進課室的,現在竟然這樣忘我,看來我已經不當他們是學生,而當他們是朋友了!

 

五位同學之中有四位已曾在我的網誌出現過了!

很喜歡鄧同學拍的這張照片!我們看相簿看得多開心!

我最喜歡巧克力!它就像生活,甜中有苦,苦中有甜!

謝謝鄧同學的心意!

另類補習

        當補習攙和了個人感情,那就不是一般的補習了!最近就是為了這另類的補習忙著,情緒也曾因而一度低落,至現在才緩過來!

        自從六姑仔去世後,外甥 Ian 的中文成績一落千丈,默書、測驗的分數跌到最低點,連他自己也覺得不行了,要求救!七姑仔和我義不容辭,即肩負起這補習的任務,畢竟 Ian 的父親是美國人,幫不上忙。

        這另類的補習由十二月中開始,初時 Ian 很用心溫習,縱使他的中文水平是遠遠不及小四程度,但他仍很努力,默書、測驗的分數也就顯著地提升了!可惜的是,他開始自滿,開始故態復盟,只顧看電視、玩電腦遊戲而忘記我們要他準備的習了!我意會到他用功只是為了應付默書、測驗,而不是為了學好中文!畢竟他還是小孩子!

        我是「恨鐵不成鋼」,我的情緒有點低落了,當然那是攙和了我們對六姑仔的感情!以前六姑仔就曾生氣地對 Ian 說﹕「你以為將來老板會因為你精於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而聘用你嗎?」

        不過,話得說回來,Ian 學校的中文是夠難學的!小小年紀即要學習不少成語,什麼「春風化雨」、「義無反顧」、「冷嘲熱諷」等等,叫他怎能理解?要知道,他的英語比中文好,我們唯有用英語解釋那些成語,就像我們學英語要利用中文的解釋一樣!

        耐性是必須的,不管是教還是學!Ian 父親談過後,情況稍為好轉,Ian 不再沉迷電腦遊戲了,更慢慢地接受了他是「半個中國人」須學好中文的看法;也開始多跟我們談他的學校、朋友。我也比較舒懷了!有一次,我用英語解釋過「觸景生情」一語後著他舉例,他竟然說「when I saw a mother with a child……」我驚覺他的成熟,我的心不禁隱隱作痛!

        我知道,這另類的補習不能代替他母親,但我們總算是跟他聊天的伴兒!

 

以下是我們幫他溫習默書的成果﹕

Ian 的字其實是寫得不錯的!

希望他可以繼續努力吧!

又逢蟬噪

        乍暖還寒,春意仍濃,卻冷不提防聽到不斷的蟬噪!是夏日已來臨了?

        香港的夏天確實比江南來得早!當杭州的桃花仍含苞待放的時候,香港的杜鵑已相繼凋落,蟬鳴更不絕於耳!樹木不是還在吐出新綠嗎?夏日卻已悄悄的降臨!

        看見杜鵑,聽見蟬噪,自然想起考試,祝願外甥蟑螂可以順利渡過會考的一關,考獲美滿的成績!

 

星期天(28/3)遠足,蟬噪不絕於耳,仔細一看,樹枝上已有不少蟬兒!

 

樹木不是剛吐出新綠嗎?

多可愛!

 

再仔細看看,卻原來夏天已悄悄的降臨,

漫山的植物已長得很茂密!

 

不是嗎?動植物公園的楓樹早已綠葉成蔭了!

 

三月初杜鵑已盛開

但今天這樣的盛況已不再!

看見杜鵑,即想起考試季節,

當然也想起外甥蟑螂,

祝願這小小的無花果可以考獲美滿的成績!

明前龍井

        昨天收到茶農寄來的明前龍井,我們急不及待的打開茶葉罐,一陣清香撲鼻而來,那又令我們想起杭州了!

        明前龍井加上虎跑泉水是杭州雙絕!我們三月中剛到杭州,即打電話給相熟的茶農詢問茶葉的生長情況,她說因為早春天氣太冷,第一批茶葉給凍壞了,我們真有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的遺憾!農民要望天打掛,不容易呀!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去探望了我們的茶農朋友。她請我們品嘗了去年的上好品種,茶香仍在,龍井茶室奉客的極品遠遠不及呢!茶農朋友說再過幾天新茶就可以採摘了,我們立刻預定了幾斤,著她盡快寄給我們。

        茶葉寄來了,就是那陣清香讓我們愛不釋口!畢竟她們的茶樹生長在獅峰之巔,盡得地理優勢,而且是在清明前採摘的,更是鮮嫩!

茶農為方便郵寄,用了一些未能說明產區的鐵罐。

剛打開茶葉罐,一陣清香撲鼻而來!

看著鮮嫩的茶葉在杯子內跳舞,是極大的享受!

看!龍井茶室奉客的極品比我們買的差很遠呢!粗糙、苦澀!

那些不是新茶,還收了我們 80 元一位!

左邊的是我們去年買的,右邊的是今年的新茶,看來比較新鮮。

做個實驗吧﹕右邊的新茶比較綠,比較清香,!

新茶令我們想起杭州的茶農朋友

她們的茶樹就是在獅峰之巔(茶園位於圖中靠右方的遠山),

我們買的就是她們單一產區的明前龍井,是龍井茶的極品,

因為在市面上出售的明前龍井是由不同的茶農收集,不夠純正,

如果愛喝紅酒的就知道這叫做 single cru。

近年茶葉漲價數倍,難得的是茶農朋友仍以「友情價」售給我們!

我們買回茶葉後,會將它放在紅酒瓶內,

然後抽真空

加上瓶塞後即放入電冰箱(放蔬菜的地方),那樣保存得比較好。

茶農則是放在石灰缸裏面。

 

以下是「百度知道」有關龍井茶的介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586216

西湖山區的龍井茶,由於產地生態條件和炒制技術的差別,歷史上向有「獅」、「龍」、「雲」、「虎」四個品類之別。獅字型大小為龍井村獅峰一帶所產,龍字型大小為龍井、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型大小為雲棲、梅家塢一帶所產,虎字型大小為虎跑、四眼井一帶所產。後來,根據生產的發展和品質風格的實際差異性,調整分為「獅峰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個品類。「獅峰龍井」香氣高銳而持久,滋味鮮醇,色澤略黃,素稱「糙米色」。「梅塢龍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澤翠綠。「西湖龍井」葉質肥嫩,但香味不及龍井、梅塢所產。三個品類中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

 

異國情緣

        兩個陌生人在一剎那間擦肩而過,能夠成為朋友的機會有多大?外子跟 Claudio 的偶遇造就了一段異國情緣!

        Claudio 雖與我們住在同一棟大廈,卻素未謀面。有一天下午,運輸公司送來一批意大利酒,外子要到樓下接收,Claudio 就在那時出現,就是因為他是意大利人,對有人愛喝他國家的酒甚感興趣,於是跟外子攀談起來。說來也奇怪,自那天之後,我們常常在樓下遇上,緣份讓我們成為朋友!

        既然大家是鄰居,就相約一起吃飯、喝酒,算起來我們先後已有四次聚會了。是一見如故吧?我們無所不談,對他,對意大利,對他眼中的世界也了解多了。總的來說,我們覺得他是一個有為、成熟的青年,我們喜歡與他交往。

        閑聊間,我們知道他很愛自己的國家,他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國家,他甚至計劃利用工餘時間介紹香港人喝意大利酒。我們說他成熟,就是因為他知道權衡輕重,不會貿貿然辭掉正職,做他的意大利酒生意。他在現在的美資公司工作得不錯呢!       

        閑聊間,我們知道談文化不可以統稱「西方文化」,美國人跟歐洲人是那麼不同,而歐洲人之間又有很大的分別!他笑言意大利人最討厭法國人 snobbish arrogant,他說他學法語,朋友問他為什麼要學 gay 的語言?他們覺得英國人很crazy,他們五時下班以後即到 pub 喝酒,不到八時已經爛醉如泥!他們覺得美國人比較霸道,對德國人的感覺則是 neutral 的,不過德國人喜歡尋根究底,譬如說你交出預算案,美國人只會計較你是否可以達標,德國人則會問你如何得出那個預算!他說意大利人跟西班牙人相處得最好,因為大家也愛玩樂。可見歐洲每個國家的民族性也不同呢!

        Claudio 需要經常到國內公幹,接觸不少中國人,他對中國人的評價是公道的!他說他個人雖然不喜歡中國的制度,但他覺得中國最近十多年的發展是驚人的;他看到中國的問題,但他了解要管治十三億人口並不容易,他本人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是最好。Claudio 沒有盲目的批評,也沒有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而刻意奉承,以一個三十出頭的外國年青人來說,持有這樣的看法並不容易。Claudio 對別人沒有太大成見,以前他就說過儘管別人有缺點,他也會向他學習他的優點。這也是我們喜歡跟他交往的原因。

        古語說「一次生,兩次熟」是不錯的,Claudio 跟我們已經成為朋友了!起初大家是客客氣氣的,吃飯要請客,但最近一次我們是用AA制了,用意大利語說是Alla Romano,那才自然呀!這段異國情緣真有趣!

去年九月底,我們第一次聚會,地點是在 Claudio 的家 。

最可笑的是「奶奶」見過他後,說他很英俊,要介紹他給孫女作男朋友!

 

今年一月初,我們有意大利朋友來香港度假,我們找 Claudio 作陪客。

 

今年一月底,我們又見面了,地點是在我們家。

他們談得投契

那一次,Claudio介紹我們吃一些美味的意大利食物。

翻熱了餅之後,可用火腿和芝士作餡料。

這種火腿叫 San Daniele,沒有 Parma Ham 那麼鹹;

另外他介紹的芝士 Asiago 也是很好吃的!

 

我們前兩天到一家意大利餐廳吃飯,我們只顧閑聊,卻忘了拍照,可惜!

不過我們得感謝 Claudio 送我們兩套電影,

讓我們多了解他的家鄉,他的國家!

 

春暖花開

        飽覽新綠之後,也不忘看花。看著寒梅凋落,玉蘭、櫻、桃、海棠相繼吐艷,倍覺萬物的生生不息!能不鍾情?

        愛西子,就是愛她的脫離塵俗。漫步湖濱,可以忘卻市區的高樓,俗世的煩囂,可以呼吸大自然的氣息。趁此春暖花開之際,欣賞樹上的花枝,更能蕩滌心靈,忘懷一切。

        平生只愛花樹,不愛盆栽!

 

玉蘭早著先機,已是熟透了!

 

海棠含苞待放

 

櫻花陸續登場

 

不同顏色的桃花亦爭相吐艷

 

也不知這是梅,還是李!

花是那麼晶瑩可愛,為新綠帶來更豐滿的色彩!

新綠

        最近幾年,綠色是我的至愛。香港自入春以來,大葉榕、香楓紛紛換上新裝,那新綠令我們想起杭州的垂柳,想起那初吐的新芽,「回到杭州」的念頭已不能自制。今次到杭州,滿眼的新綠,令我銷魂!滿眼的新綠,是生之頌,其他已不必言說!

蘇堤

北內湖

白堤

植物公園

 

 

連我們愛吃的食物也是綠色的!

難怪杭州啤酒的品牌也叫「綠雨」!

點點殘梅

        梅花經得起苦寒,卻敵不過暴雨,是生也有時吧!

        今次出發前,聽說我們可以看到梅花的機會很大,因此甫抵達杭州,即趕到孤山賞梅。我們先到秋瑾像附近尋梅,可惜只可以遠觀,於是到「梅妻鶴子」的放鶴亭,但那裏已剩下點點殘梅。再往前看,瞥見山坡上有一兩棵梅樹還有梅花,我們高興極了!我一邊走著,一邊賞梅,一不留神而摔倒了,膝蓋疼得厲害,我就是為了這點點殘梅而壯烈犧牲了!

        這一次,我真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做「樂極生悲」,一路上只管看花,卻沒有留意那裏有梯級,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看來古人的教訓是挺受用的!

        第二天我們再懷著期盼到植物公園的「靈峰探梅」尋梅去。可惜那裏的梅花幾已落盡,也只剩下點點殘梅,跟兩年前的光景完全不同了,不過我們可以看到那一點點已心滿意足了,誰叫自己怕冷沒有早一點出發呢!

        回到賓館,服務員說本來梅花是開得燦爛的,但星期天的一場暴雨打下了不少。我們是星期一抵達杭州的,看來看花也得講緣份!

 

我們甫放下行李即趕到孤山尋梅

秋瑾像附近仍有不少梅花,可惜只可遠觀!

利用照相機的近鏡吧,但這已是極限!

到達放鶴亭,那裏只剩下點點殘梅。

我們再往前走,看到山坡上有幾棵梅樹,

我被這種白色的梅花迷住了!

真純潔可愛!

我就是沒有留意這裏的梯級而摔倒的!

外子就是拍這張照片時聽到我的慘叫!

 

第二天我們懷著期盼到「靈峰探梅」

可惜梅花的盛勢已去

落英遍地

花既已落盡,不少梅樹已長出葉子來。

可幸的是還有一兩棵大器晚成之輩

還有花蕾!

我們四處尋覓,看到不同的品種

粉紅色的比較濃艷

白色的比較淡雅

也是我比較喜歡的

不過很多花已開敗了

只剩下紅色的花托

遠看還以為是花呢!

花落了是有點神傷,不過梅樹挺拔的枝條也是很可愛的!

 

重見天日

        踏足杭州,憑窗遠眺,可說重見天日!

        本來在家裏是可以看到天,看到雲,看到樹的,可惜這幾個月因為居住的屋苑大維修,窗戶外面是圍著保護罩的棚架,玻璃是貼上保護紙張,每天就像活在幽蔽的樊籠裏,連外面是晴是雨也不知道,加上聽到的是吵耳的噪音,心情自是納悶,總想飛出去!

        要飛,當然飛回我們的第二故鄉。

        踏足杭州,早上醒來,憑窗遠眺,看著熟悉的斷橋,加上初升的旭日,是那麼歡快!就是這個景象,已令我們忘卻一切,我們知道,往後的幾個月,我們要再逃出樊籠。真期待大維修盡快完成,家裏可以重見天日!

旭日初升,金光燦爛!

梧桐樹還未長出葉子,令我們的景觀更開闊!

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是何等重要!

憑窗遠眺,除了湖,也可以看到山。保俶塔清楚可見!

山上有不同層次的綠,更覺春意撩人!

甫出賓館,就是那熟悉的湖景!

心境是淨化了!

喜迎新綠!

是鳥的天堂,也是人間天堂!

闊別多年

        雖說闊別多年,但這群SEK的舊生算不上是斷線的風箏,畢竟我們一直還有一點點的連繫!

        前幾天跟這群舊生聚會,再次聽到「飯鏟」、「馬龜」等等的綽號,是那麼親切!見面少不免回想當年,少不免屈指數數分別的年月,一切是那麼遠,也是那麼近!他們的樣子全沒有變,說話、笑容也跟以前一模一樣,難得呀!

        「這是學校的行政安排。」他們說升上中五我不再做他們的班主任時我是這樣說的。我已經忘記了!那是因為有同事離開而臨時要我做其他班的班主任嗎?其實多年來我還以為我是他們中四、中五的班主任呢!我的 BLOG 的相簿不就放著跟他們一起拍的旅行照片嗎?二十年前的情景如在目前!

        風箏雖沒完全斷線,但飄遠多年而仍可以再見,也算是緣份!

他們一家從美國回來,牽動了這次聚會。

雖闊別多年,但仍是那麼親切!

中五畢業後,我們曾有過不止一次的聚會。

潘同學,原來我教過你四年呀!

 

難忘昔日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