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vieto 的一杯水(意大利自由行之一)

        以前寫過《意大利朋友》等網誌,今次遊意大利,就是要探望住在 Orvieto Bologna 的朋友,也順道到羅馬和 Florence 遊覽。在羅馬和 Florence,我們只是普通的遊客,但在 Orvieto Bologna,我們卻可以投入意國人民的生活,那可說是這次意國之行的最大收穫。

        Orvieto 饒有古鎮風情,遊 Orvieto,讓我重拾都市人早已遺忘的鄉土人情,而最令我難忘的是那一杯水,一杯蘊藏著朋友用心關懷的水。

        意大利人用餐,總會喝礦泉水,由於我怕咳嗽,第一天跟朋友 Alex 用餐,我點了沒有冰鎮的水,自此之後,每一次跟他們吃飯,不用我說,他們已為我點上沒有冰鎮的水,更清楚記得我喜歡不帶氣的水。對他們的體貼,不禁暖在心頭!

        不過,水也只是一個開始,朋友的悉心安排才是最重要!朋友 Carlo 安排我們住在小巷中的一個住宅;Laura Rosanna 趁星期六的墟期帶我們到人民廣場的市集買菜,更在「我們的家」弄 pasta,舉行 party,讓我們感受一下意國人民的生活。我們彷彿已成為城中的一份子!

        更有趣的是,朋友 Massimo 帶我們去遊覽 Orvieto 著名的地洞,在路上走不多遠,Massimo 就會踫到朋友,「ciao ciao」的招呼聲不絕,也總會停下來聊上幾句;單是一個早上,他準已踫上一百個朋友,我們笑說他是「百夫長」呢!Orvieto 城區細小,人口不多,在路上踫見朋友並不稀奇,我們在第二天也開始踫見朋友了!   

        Orvieto 是一個古老的山城,教堂、小巷、房子都饒有韻味,山下的景色更是迷人,不過,對我來說,那一杯水更值得回味!這就是意大利人的 emotion 。

Orvieto 的市中心座落山上

四邊圍有城牆

要到外面的城鎮就得走外圍的公路

在城牆上遠眺,是一片青綠!

我們愛上了這美景,禁不住在城牆上看了又看!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風光!

就是 Alex 的一杯水讓我暖在心頭

吃過午餐,Alex 帶我們穿過小巷,到我們的「家」

這就是家門!

我可以透過窗戶觀看街景

房間簡直是五星級!

廚房更種有意大利人常用的香草

星期四和星期六在人民廣場有墟期

Laura Rosanna 帶我們到廣場的市集買菜

回家教我弄 pasta

地道的 pasta!香草是在廚房現採的。

Orvieto 的 Duomo (大教堂)挺著名

宏偉的建築吸引了不少遊客

Massimo 真棒!不愧為「百夫長」!

不喝咖啡就不像生活在意大利!

謝謝 Federica 帶我們沿著城牆走了一圈

當然也得感謝 Carlo、Claudio 兩夫婦悉心安排的幾頓豐富的晚餐!

臨別依依!

姊妹情深

        每次陪「奶奶」回鄉探望她的姊姊,看著她們姊妹仨,我都感觸良多!

        每年「奶奶」和阿姨不惜長途跋涉回鄉,為的是多見姊姊一面,「奶奶」甚至說「多見一次就是一次了!」其他已盡在不言中。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她們姊妹仨,一個七十多,一個八十多,一個九十多,以從前的生活條件可以活到這個歲數實在不容易!

        今次回鄉,看到九十一歲的老人身體還可以,但耳朵不太靈光了,影響交談,不過「奶奶」和阿姨仍盡量湊近姨媽的耳朵講話,盡訴心中情。看著她們,我更加明白什麼叫做姊妹情深!

        看著她們姊妹仨,我們能不「珍惜眼前人」?

70+、80+、90+

到這把年紀仍可以聚首,不容易呀!

九十一歲的老人家行動不便,

每天就靠這精靈的小良伴度日!

每次回鄉,我除了見證了奶奶的姊妹情深,

我也看到奶奶的侄兒如何念親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看著這棵過百年的木棉樹,

不禁想起幾位老人家來!

 

後起之秀

大自然真神奇!

兩個星期前,當四周的樹木已換上新綠,我們家附近的大葉榕仍掛著已變黃的葉子,但不到一個星期,樹葉全凋落了,只剩下禿禿的樹枝,

可是一個星期後,老榕樹竟全換了新裝!

之前透過禿枝,可以望見遠山……

當樹葉長出來後,遠山全被隱沒了!

一個星期前樹上只有零星的葉芽,可是

一個星期以後,已經綠葉滿枝!

能不讚頌大自然的美妙?

 

茅家埠 + 三台雲水(春遊杭州之三)

        二月遊杭歸來,茅家埠的天然畫一直縈繞腦際,我們到過杭州不下十次,竟錯失了這樣的好風光!

        我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向這個新景點進發。我們沿著茅家埠的「上香古道」走,一路上滿眼新綠,只見一點點乾枯了的茅草。抵達隱秀橋時,發現二月時饒有韻味的肅殺景象沒有了,換上的是生意盎然的氣息!只是兩個月的光景,變化可大!這令我想起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說的「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回杭州前,我們看到《浙江在線》的記者報道說于謙祠附近栽有一百多棵梨花,而花正盛開,我們心動了!以前聽過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及蘇軾「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詩句,但從來沒見過梨花,我們也就轉到「三台雲水」看梨花。抵達後看見沿岸長滿花樹,才知那裏是拍婚紗照的熱門地方,還好的是那裏遊人較少,是難得的寧謐。

        我們遊杭的筆記本上又多了兩個好地方!

 

一切就從這一幅天然畫開始

對岸就是茅家埠

稱為茅家埠,水邊當然長有不少茅草

原來前人就是在這裏登岸到三天竺諸寺進香的

沿路看到不少用茅草搭建的亭子,饒有味道!

遠方在杉樹前面的橋就是隱秀橋,

也就是我們二月時發現上面那幅天然畫的地方。

「上香古道」沿途景色秀美

坐在亭中閑聊,多愜意!

在花前柳下閑坐也不錯呀!

 

看看這幾張照片的分別(我們在差不多的位置拍攝)﹕

這是二月時拍攝的

這是今次拍的,那天陽光普照

這也是今次拍的,那天響著春雷,下著大雨。

 

這是二月時拍攝的

這是今次拍攝的

 

這是二月時拍攝的

這是今次拍攝的

大自然的變化可大呀!景色也有不同的韻味!

 

在「三台雲水」于謙祠附近栽植的梨花

果然是新人拍照的好地方!

原來梨花有粉紅色的,也有白色的

有重瓣的,也有單瓣的

看來單瓣的比較優雅!

由於那天陽光燦爛,我們看不到白居易所說的「梨花一枝春帶雨」,

但我們看見了明代名臣于謙的錚錚風骨,

好一句「赤手擎天」!

 

綠色世界(春遊杭州之二)

        我們深愛著杭州耀眼的新綠!

        雖說杭州的桃紅柳綠好看,但我們還是最愛沐浴於鋪天蓋地的新綠之中!新綠告別了肅殺的嚴冬,新綠宣示了春的來臨,新綠也展現了新的生命。

        看著這鮮嫩的新綠,外子一邊走,一邊哼著《青春舞曲》﹕「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曾幾何時,花已謝,樹已禿,但轉眼間卻到處現出新綠,我們不禁為大地無窮的生命力而驚嘆!

        愛杭州,就是愛玩味那春夏秋冬的變化,愛大地的生命力!

北山路附近的黃金地段綠得醉人!

孤山上的新柳 – 連倒影也是綠的!

白堤上的柳更綠!

楊公堤的杉樹 – 新長出來的綠葉透著無窮的生命力!

青青河畔草

茅家埠

小蓬萊

梅家塢的龍井茶園

雲棲竹徑的千年古樹仍生意盎然!

竹子是我的最愛

通往三天竺古剎的路上

洪春橋路上的香楓

太子灣公園的樹也很綠

連水底下的草也是綠的!

蘇堤春曉果然綠得醉人!

好羨慕魯迅!

二月時看見的梅花已凋盡,已長滿綠葉,

更結出青青的梅子!

能不為大地無窮的生命力而驚嘆?

 

桃紅柳綠(春遊杭州之一)

        再訪杭州,為的是那醉人的桃紅柳綠!

        我們第一次看到西湖邊上的桃紅柳綠剛好是在十年前,那時正值人口調查假期,我們有機會踏足早春三月的杭州,對我們這些城市人來說,那是第一次的驚艷!

        退休後訪杭州的機會多了,也慢慢愛上了杭州的綠。杭州不就是全國最綠化的城市嗎?今次再訪杭州,我們發現原來我們最愛的是那新綠,紅艷的桃花也只是點綴罷了!

        坐在湖濱欣賞生意盎然的柳枝隨風搖曳,你絕對會忘卻「隨風擺柳」的貶義!

 

清明前後,任你走到那裏也會看到桃紅柳綠!

在孤山遙望白堤

在孤山路上

在白堤上

在蘇堤上

在茅家埠

在馬路旁邊

在茶園側

甚至從新新飯店的客房遠眺,

也能看到桃紅柳綠

在這樣的美景下垂釣,是何等閑適!

 

桃花有不同的顏色,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

深粉紅的重瓣桃花最嬌艷,只能遠觀!

白色的比較樸素

白裏透紅的重瓣也另有一番景致

但我最愛的是單瓣的、粉紅色的,可惜她們最先凋落!

是天妒紅顏?

今次我們發現了一個新品種﹕紅葉的桃花

這可能是另一新品種,像菊花!

不過,我們最愛的還是那剛長出來的新柳,像毛毛蟲!

柳枝隨風搖曳

比很快凋落的花兒耐看

生意盎然的柳葉尤其可愛!

 

生命的延續

        最近一個星期之內分別與將官兩班不同屆別的舊生敘舊,感覺很特別!

        與我見面的有投入社會工作不到兩年的小青年,也有比他們年長十年的師兄師姐。前者是人力市場的生力軍,後者則已成家甚至生兒育女,正在培育下一代作接班人。年復年的,我看到學生由畢業到工作,由結婚到生兒育女……生命不就是這樣生生不息的延續?

        說來真可笑,年紀輕輕的舊生竟約我到富懷舊色彩的蓮香樓吃飯,可能潮流時興懷舊吧!不過那倒讓我懷舊起來,因此我也告訴了他們蓮香樓的老闆與先父的關係。我知道這懷舊的地方一直在想辦法延續生命。

        至於已成家的舊生,李同學一如以往的帶同妻子、女兒跟我見面,鄧同學則率先向我報喜。那天我帶他們到動植物公園遊逛,看著兩個女孩子蹦蹦跳跳的玩滑梯、盪鞦韆,感覺挺親切,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看著這兩班舊生,我彷彿看見社會的未來!

這一群是人力市場的生力軍,充滿朝氣!

這幾位是已成家、生兒育女的師兄師姐

 

孩子最愛吃蛋糕,也最愛唱生日歌!

看!這是兩年前的妹豬

現在妹豬已長大,是姐姐了!

妹豬的妹妹

跟兩年前的妹豬很相像呀!

 

我們到動植物公園遊逛

孩子對甚麼都好奇

玩滑梯

盪鞦韆

玩得不亦樂乎!

只有歲半的小妹妹竟然愛走梯級,

是她愛腳踏實地,還是愛闖天下?

 

孩子充滿生命力

就像她們送給我的花!

看著這兩班舊生,我彷彿看見社會的未來!

四世同堂

        當自然災害不斷出現,當世道這樣紛亂,你會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特別是抓不著的親情。四世同堂,能不珍惜?

        移居澳洲的侄女誕下麟兒,奶奶當了外太婆,我們決定帶她出席曾外孫的彌月宴,為的是要親睹四世同堂的喜悅。這次我們更為剛當了外公的大伯帶來驚喜﹕我們不動聲色的帶了孩子的太姨婆、太姨公赴會,接機的一刻是挺難忘的!大伯素來愛玩 surprise,他不動聲色的訂了蛋糕為八姑仔預祝生日,我又玩了一個另類的「螳螂補蟬,黃雀在後」,訂了蛋糕為他預祝生日,那天玩得實在開心!能夠看到一家四代臉上開懷的歡笑,「夫復何求」?

        祝願孩子快高長大,祝願一家人健康快樂,盡享四世同堂的喜悅!

 

外太婆、太姨婆笑得多開心!

喜見四世同堂!

恭喜外公、外婆!

我移居澳洲的妹妹也來道喜!

 

我升級了,是外叔婆呀!

看!這是多年前侄女彌月的照片,她兒子像她嗎?

我們說孩子單眼的表情很像母親!

 

今次我們帶給大伯的驚喜﹕

機場上……

預祝生日的晚上……

 

家人見面是一切歡笑的來源,

看風景只屬其次

我們帶外太婆、太姨婆、太姨公到漂亮的 Balmoral 海灘

 

也帶他們乘渡輪

到 Watson's Bay

到背後的餐廳吃海鮮

這餐廳有一百多年歷史

 

渡輪好像遊艇!

在悉尼歌劇院旁閑坐

 

漂亮的 Manly Beach!

我們拍照時兩位小侄女及時趕上來!

 

看著侄女、侄兒、侄孫,頓覺時光飛逝,

以下就是多年前侄女彌月時拍的照片,

外太婆(右一)太姨婆(右二)、太姨公(右三)多年青!

現在他們頭上的青絲已變成白雪……

不過,笑還是依舊!

不亦樂乎!

        總覺得學生畢業後,就是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去年「飯鏟」一家從美國回來,他的老友約我一起敘舊,那次可以借機會與一些多年不見的舊生重聚,我挺高興;今年他們一家又回來了,我不單見到更多舊生,更見到她們的兒女,我就更高興了!

        看到「飯鏟」的兒子長高了,我們絕不感到意外,我們最感意外的是 C 的兒子小樂竟穿上一套西裝赴會,而且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斯文,「官仔骨骨」的,活像小紳士!我好奇的問小樂是他自己要穿那套西裝還是媽媽要他穿的,他的答案竟然是他自己!十三歲的小伙子有這樣的氣派實在罕有!小樂的媽媽說他以前不是這樣的,自從中一暑假參加了一個英國遊學團回來後就改變了。這不是印證了教育的影響力嗎?

        離開酒樓的時候,我看到這位十三歲的小伙子小心翼翼的拖著三歲多的小妹妹走下樓梯,我心裏更高興,我知道小樂不是只重外表的人,我更喜歡他了!

        看著舊生,看著他們的下一代,實在「不亦樂乎」!

今年的聚會陣容鼎盛呀!

我還是喜歡「馬龜」拍的這一張!沒有閃光燈,自然一點!

 

學生的下一代很可愛!

「飯鏟」的兒子長高了不少!

我仍保存著他兒時的照片呢!是一個小胖胖!

 

看看這位十三歲的小紳士,挺討人喜歡!

人在畫中

        回杭州,就是愛看那遠離塵俗的中國畫!

        朋友和學生聽我說我們又回杭州時總會覺得很奇怪,總會說「你們已經去過很多次了……」很多朋友說他們也遊過西湖,覺得不外如是,而且鬧烘烘的,不想停留。或者他們是選錯時間,或者選錯地點吧?

        很多人說杭州是上海的後花園,因此我們一定不會在週末或長假期到杭州,也不會在「花港觀魚」一帶停留,我們就是要避開人潮。另外,煙雨濛濛的日子是最理想的,可以看到一幅一幅富有中國特色的水墨畫,或者是印象派的畫,甚或是抽象畫!

        舊生 Erica 曾說她很難接受身在 Miami 的同學的日常活動就是在海灘漫步,我心裏不禁偷笑,我也是這樣的人呢,每天走在白堤、蘇堤上也不會生厭!

        走在西湖邊上,可以玩味大自然在春、夏、秋、冬的變化,也可以欣賞如畫的美景,甚至走入畫中!

中國的水墨畫不就是這樣的嗎?

這有點像印象派畫!

人在畫中!

畫中光禿禿的梧桐樹,告訴我們冬已盡!

這幅畫圖,春夏秋冬也不一樣!

通透的柳枝,讓我們看得更真!

寫盡煙雨江南的畫圖!

殘荷處處,是一幅一幅的抽象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