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偶拾

原來酒的 oak 味是我的大敵!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退休後喜歡喝紅酒,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愛喝什麼樣的酒,其實連我自己也是最近才清楚自己的喜好。原來我最抗拒的就是那 French oak

說來真可笑,有朋友興致勃勃的請我喝法國酒,但當我拿起酒杯,聞到 oak 味,我就會放下,沒有興趣繼續喝,朋友還以為我不給面子呢!朋友可能不知道我連陳年的 Chateau Margaux 的木桶味也不能接受!

「釀酒不是用木桶的嗎?」朋友總會問。

接觸了意大利酒以後,我知道那木桶味是來自新烤的小木桶,而傳統派的釀酒師是用舊的大木桶,他們會讓葡萄回歸大自然,回歸大地,不會在酒窖內下太多人為的功夫。

這些看法,我在今年的酒展得到更深的體會!上星期外子和我有幸權充業內人士出席了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 Gambero Rosso Tasting 和會展的國際美酒展,有機會與不少酒農詳談。我對各個酒莊的認識沒有外子那麼深厚,我甚至記不清楚酒莊的名字,但遊走於各個站台之間,我感受到酒農對土地的熱愛,對釀酒的敬業樂業,甚至不計較酒評家的評分……我因此更加明白為什麼我偏愛傳統派的意大利酒,尤其是受 Giulio Gambelli 大師影響而釀造的 Sangiovese 葡萄酒!

我愛大自然,不同的酒反映了不同土地的特性,酒也就是我們接觸大地的橋樑!

在國際酒展中,我們只在意大利酒的站台之間遊走。
展板的內容很有意思﹕ItaIian Wines, From Earth To Heaven。
放在下面的酒杯裏的就是泥土!

除了品嘗幾種不熟悉的 Barolo 酒之外,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兩個特區﹕
Chianti Classico 和 Brunello di Montalcino,主要是拜會外子熟悉的酒莊。

 


我們曾跟以下的酒農或酒莊代表詳談﹕


Luca of Boscarelli 

Rocco of Ormanni

Claudio of Gigi Rosso

Tommaso of Bibbiano

Laura of Gianni Brunelli

Nicolo of Le Chiuse

前一天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 Gambero Rosso Tasting  我們也品嘗到不少好酒。

不過,令我最開心的還是聽到酒農敬業樂業的故事。

人生是需要熱情(passion)的!

杭州秋色之二

杭州可愛的地方是四季分明,每一個季節的景色也不一樣,因此每一次回杭州都有新的驚喜。

葉子轉紅,



西湖的秋色確是可愛!


植物園甚至全城的桂花都經不起雨打,早凋盡了,

後來我們偶爾在法喜寺看到一丁點桂花,

聞到一絲絲的清香,確實驚喜!


秋已將盡,但竹葉仍很茂盛!


柳樹亦不遑多讓,仍綠葉滿枝。

四月時初遇的梨花已經凋謝淨盡,


但桃枝卻仍有茂密的綠葉,隨風搖曳,真有點像柳枝!


我們竟在枯枝上發現了一朵早開的變種桃花!


也看到冬櫻花的花蕾和果實!


滿樹冬櫻花的小果子,給蕭瑟的秋天添了一點生氣

在蕭索的秋天裏,能夠看見茂密的野花、野草是莫大的驚喜!


湖水的倒影最是漂亮!

 
 


有這樣的美景,難怪到處也有新人拍照取景!

登高望遠,孤山斷橋全收眼底,實在是賞心樂事!

明年還是要再來!

 
 
 
 
 
 
 
 
 
 
 
 
 
 
 
 

 
 

杭州秋色

十月的杭州秋意漸濃。

地上鋪滿片片梧桐葉,
 

楓葉也開始變紅,

像這樣的滿樹紅葉實屬少見。

錯過了「三秋桂子」,

聞不到滿城桂香,唯有想像自己在湖邊泛舟弄笛,

聽雨、看雨、

望山

 
 

看盡煙雨江南秋色。

沒有「十里荷花」,

只有曲院殘荷!

 

 

返老還童

 
 


帶奶奶回澳門,問她是什麼令她最開心,她的答案竟然是「坐艇!」

 

奶奶是返老還童了,這幾年我們都取笑她是「老頑童」,外子更稱她「妹妹」呢!老人家愛玩,帶她回澳門探探親,嘗嘗美食,逛逛商場,她已經很滿足了,想不到她竟然最愛坐 gondola看到她由衷的笑容,雖然花費一點,我們認為是值得的!

 


 坐船前閑聊,


坐船後吃飯,奶奶都是那麼輕鬆寫意!

當然,前一天跟親戚的聚會也令她很開心!

 
 
 

寧波﹕歷史文化之旅之二


遊寧波,當然要到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去!

到普陀山就是要拜會南海觀音。



聽說自從普陀山興建了觀音像之後,颱風不再襲港。

其實山下的海邊是驚濤駭浪的呀!

普陀山是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的起點。

南天門的石頭果真像一道門,門外就是滔滔東海。

 
 
盛夏已過,卻還能看見繁茂的荷塘!是觀音的庇佑?

寧波市內有著名的天一閣

它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人圖書館

天一閣始建於明朝,現藏有不少明代的刻本和抄本。


在天一閣附近,我們竟發現了另類的文化!

原來寧波是近代麻將玩法的起源地!

玩麻將的銅像不就是有漢人和洋人嗎?

陳列館展出的麻將牌有英國、美國、日本等國製造的呢!

寧波市位於三江口(餘姚江、奉化江匯入甬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
起點之一,因此是鴉片戰爭時英國鬼子首要爭奪的重要都市。

我們入住的酒店可以看到三江匯聚的外灘,交通方便。

洋人爭佔了寧波後就在外灘興建教堂

這是洋人建築物的斷壁遺址

寧波天一廣場是偌大的商場,商店、食肆林立,晚上燈火通明,好不熱鬧!
 
 
 
遊寧波豈能欠缺食的文化?

先來一杯狀元紅,這就是有名的浙江紹興酒

寧波的海苔年糕挺好吃!
寧波人很愛吃這樣做的蟹,是未經煮熟的呀!

寧波特產﹕米魚

寧波另一特產﹕湯圓

 
除了到過普陀山拜觀音,我們也到過溪口雪竇山的彌勒佛寺


溪口就是蔣介石的故鄉,那裏的特產是﹕

千層餅(是用炭爐烤的)


芋頭

我們也遊過慈溪古鎮

在那裏的慈湖我們看到了一點點西湖的影子!

難怪那裏的人是挺悠閑的﹕三輪車夫跟公安聊天!

奶奶大壽

        奶奶的大壽讓黃家四代同堂在香港重現,看到奶奶「四萬」似的笑容,我們全家也開懷!

        奶奶的八十一歲大壽是我們整個家族今年的 Major Concern(哈哈,容我用了以前工作時的慣用語!)大伯一家和二伯先後從澳洲回來,為的就是這重要的一天!「貴客」入住寒舍,加上為大日子作準備,讓我忙了一個多星期。當然我是樂此不疲!

        最近幾年,我們自己生日時很少與朋友慶祝,只是與家人吃一頓飯,反而我們會特別重視老人家的生日,尤其是大壽。原因嘛?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我的一生中,「家庭」仍是排在第一位!在此祝願奶奶長命百歲,可以慶祝更多個大壽!

看我們這張「全家福」,大家笑得多開懷!

親戚朋友很賞面呀!

飲杯!

這三代加上奶奶,就是四代同堂了!

讓我們商量一下怎樣令外太婆開心!

孫兒、孫女、孫女婿、曾孫領唱生日歌!

 

中午的時候,我們給了奶奶一個驚喜

先是大伯送上禮物

然後侍應拿出我們特別訂做的生日蛋糕

是她喜歡的麻將牌

看這「四萬」似的笑容!

奶奶說她從未想過會在中午切蛋糕呀!

蛋糕特別好吃,特別甜!

當然最甜的是可以看到第四代!

小寶貝跟我們到澳洲吃滿月酒時的樣子已經完全不同了!

好可愛喲!

寧波﹕歷史文化之旅之一

        遊寧波,讓我想起歷史﹕想起抗倭、想起五口通商、想起國共內戰……遊寧波,也讓我細味當地文化﹕古縣衙、藏書閣、佛教勝地、飲食……

        寧波市簡稱甬,位處浙東海邊,是歷來對外通商的重要口岸,也就是英國鬼子在鴉片戰爭爆發初期要爭佔的第一個港口。寧波的鎮海是抗倭寇、抗英、抗法的重鎮。踏足鎮海的威遠城,想起當年國民飽受外侮,對比現在的國力,感覺可謂很特別!遊寧波也一定會到溪口,因那是蔣介石的故鄉,踏足溪口的蔣氏故居,也就更了解蔣介石的家世,自然也會想起國共內戰。其實與寧波有關係的人物多的是﹕古代的有王安石、王陽明、黃宗羲、戚繼光、鑒真和尚……現代的有包玉剛、邵逸夫……甚至傳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除了遊覽歷史景點,當然也會看看鼎鼎有名的天一閣藏書樓、慈城的古縣衙、雪竇寺的彌勒佛、普陀山的南海觀音,也會吃吃寧波湯圓、年糕、海鮮……

        遊罷寧波,沒有特別的激動,或者她就像她的名字的由來吧﹕「海定則波寧」,寧波就是這樣寧靜!

 

鎮海

鎮海是防倭、防英、防法的軍事重鎮

甬江流出東海,這正是外敵入侵的通道!

1937 年 7 月立的碑

 

溪口

張學良就是因為兵諫蔣介石抗日而被蔣家幽禁

張學良被幽禁時的寢室

蔣介石和宋美玲在溪口高山上建有中西合壁的別墅

國共內戰最後期蔣介石退居別墅作幕後監控

機要室裝有電台,以便發佈命令

妙高台附近有著名的千丈岩

妙高台前面是美麗的山脈

蔣、宋就是由挑夫挑上山的

蔣氏故居在市區

蔣介石想當皇帝的念頭可以由房子的名子看出端倪,

「豐鎬」是「豐邑」+「鎬京」

蔣、宋的寢室

據說宋美玲很喜歡鏡子,連床頭也有鏡子。

蔣經國的書房

蔣介石父親開的鹽鋪

蔣氏是富商

蔣氏宗祠

蔣介石逃往台灣前就是在宗祠與族長告別

王安石在慶曆變法前曾在寧波(當時稱鄞縣)當知縣

 

慈城

慈城饒有古風

古縣衙展示了以前衙門的格局

公堂

刑具

考古家發掘到唐代縣衙內堂的遺跡

 

看過縣衙,當然要去孔廟!

慈城很重視儒家思想,尤其是孝和慈。

大成殿內

坐在教壇,感覺很特別!

 

陽光中的驟雨

        總覺得國內朋友小聶是充滿陽光的年青人,不過我聽過她的傾訴後,也不禁流下淚來!

        「我最近很想家,我已經十三年沒有回家過中秋了……」看著只有二十多歲的小青年哭著說這些話,能不心酸?聽了小聶的說話,我想起香港的年青人,他們確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小聶的家鄉坐落四川偏遠的農村,打從高中開始她已經要離開家鄉到遠方唸書,大學畢業後工作也得到遠在外頭的大城市闖天下,就是這樣她有十三年沒有回家過中秋了!她說﹕「我父親現在五十歲,我一年可以看到父親的時間只有五天,如果父親有一百歲,以後我可以見父親的日子是二百五十天,還不到一年!」她的眼淚冒出來了……

        這次與小聶踫面,是因為她來了香港公幹,她看到我寫有關意大利人的 Emotion BLOG,她很有共鳴,她也想跟我們談談她的 Emotion。踫面後才知道她想家,她的話,讓我想起國內千千萬萬的年青人,他們不都是為更好的未來離鄉別井嗎?小聶說她很多朋友都以為她會喜歡廣州,喜歡香港,但她說她不會忘本,她還是喜歡故鄉的一切。在小聶身上,我看到陽光!

        驟雨只是一剎那的下,驟雨後總會有陽光,我知道小聶的未來是會充滿陽光的!

Pasta fresca 之二. 初步試驗

        上次經朋友 Gladys 指點後,我開始實行做 Home-made Pasta,幾次試驗後算是做得比較像樣了!

第一次嘗試﹕我在售賣意大利食物的專門店訂購了 1Kg  Home-made Tagliatelle 回家自己烹調,準備與兩位好友分享。晚飯前我先弄了一小撮作試驗,味道還可以,可惜到弄四人份量的時候就失敗了!因為專門店的寬條麵做得比較薄,我沒有經驗,下鍋後未能控制火候,結果麵條不夠 al dente

晚飯前試驗﹕用菠菜、巴馬火腿和香蔥做醬汁,效果也不錯!

可惜因為買回來的麵條比較薄

弄四人份量時就不容易控制火候了!

幸好兩位好友沒有嫌棄!

前一晚未吃完那 1Kg Tagliatelle 

第二天早餐嘗試用好友拿來的竹筍炆豬肉做醬汁

第二天午餐的醬汁更中國化﹕白菜豬肉碎

第二次嘗試﹕我買了一盒普通的麵粉和雞蛋回家自己揉粉糰,用棍棒擀麵。由於上次在意大利專門店買回來的麵條比較薄,弄得不好,這次我不敢將麵條擀得太薄,下鍋的時間也不太長,結果麵條是太硬,也是失敗了!

麵粉加雞蛋

揉麵粉糰

醒麵粉

擀麵條

麵條擀得比較厚

烹煮的時間不夠長

結果麵條比較硬!

醬汁是巴馬火腿、牛肝菌加蒜茸

 

第三次嘗試﹕我買了另外一種麵粉做試驗,實行 AB 比較,這次擀的麵比上次薄,下鍋的時間也比較長,效果有改善,但未算最好。

我分別用兩種不同的麵粉

普通的麵粉﹕質地比較軟

00 號的麵粉﹕質地比較硬

 

第四次嘗試﹕總結前幾次的經驗後,外子請纓幫我擀麵條,這次麵條擀得比前兩次薄,而烹煮時間適中,結果很 al dente,因此算是比較像樣!

麵條擀得比前兩次薄

烹煮的時間適中

麵條很 al dente

配上烤雞也不錯呢!

這幾次試驗,我弄的醬汁都有點中國化,以後要試驗的恐怕是醬汁了,正如我的一位「食家朋友」說 「Making pasta is not difficult. There is a machine that can help, but it's the sauce that's challenging.」  可能我要像 Gladys 一樣,要加一點對意大利的 Emotion,弄一點地道的番茄醬汁或 creamy 醬汁吧。

感恩

舊同事每年發起暑假聚會也會記掛著我這個退休人士,能不感恩?

平日跟她們吃午飯總是來去匆匆,

假期可以慢慢聊天、拍照,實在愜意!

祝願她們工作愉快,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