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憶我我憶梅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我們對梅花的思念遠遠不及吳昌碩先生的深情!

        吳昌碩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大家,是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這位書大師歷覽各地梅花,卻獨愛超山的梅,他到 80 歲高齡時仍念念不忘赴超山賞梅,死後更歸葬超山梅林之中!

        杭州超山的梅花素以「古、廣、奇」三絕著名﹕「古」是指我國有晉、隋、唐、宋、元五大古梅,超山就有其中兩棵——唐梅和宋梅,其中宋梅已有 800 多年歷史,唐梅則有 1200 多歲;「廣」是指超山梅花綿延十餘里,品種 40 多個,梅樹 50000 多株,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賞梅勝地之一;「奇」是指天下梅花都是5個花瓣,而一些超山梅花卻有6個花瓣。

        我們今年是慕名往超山探梅,看過後很有「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覺,什麼「孤山」、「靈峰探梅」的梅花也只屬一般了,想起去年在孤山為看點點殘梅而摔倒更覺可笑!

        我們不是文人,卻也深愛梅花的傲骨!

超山漫山遍野都是梅花

難怪吳昌碩先生會說「梅花憶我我憶梅」!

我比較喜歡白色的單瓣梅花

不過粉紅色的也別有韻致

聽說梅花才開了三成,很多枝頭仍是花蕾

同一棵樹竟有紅色和白色的花!

綠萼的也很幽雅!

這棵唐代的梅樹已有1200多年歷史,樹幹形態不錯

枝條只有一點點花蕾

全棵樹就只有一朵花開了

這棵宋代的梅樹很有古意

想不到仍可開花

還是這棵清代的梅樹壯健!

這棵骨紅有120歲!

石碑上說這臘梅王是吳昌碩先生親手栽植的,挺香喲!

我們到超山那天正趕上梅花節開幕,意外地可以免費進園!

 

雖說「黃山歸來不看嶽」,靈峰探梅的梅花仍是不錯的,

望梅止渴呀!

 

孤山的梅花也不錯!

臘梅的形態跟梅花不一樣,但很香,難怪歌詞有「臘梅處處香……」

探梅

動植物公園的桑枝吐綠,

開春了!

動植物公園的柳枝怪可憐的!

我們想起杭州的新柳,那些毛毛蟲!

動植物公園裏的重瓣梨花已經開了,

心癢癢的,

我們要回杭州探梅了!

把酒言歡

        昨晚是我第一次跟學生一起喝酒,是慶祝我們闊別二十四年吧?

        原來日子是過得那麼快!蹦蹦跳跳的中一生,晃眼已是大學講師、老闆、行政人員了!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孔,能不憶起往事?Nigel 的記性真好,他在 FB 的留言套用了我的用語﹕「斷線的風箏」,那正是他們的寫照!已斷線的風箏一群接一群的飄回來,確為我的退休生活平添不少色彩!

        當每一個人也在為生活而忙碌,每一個人也在不同的群組間穿梭往來,能夠踫上面,把酒言歡,實在是緣份,實在值得珍惜!

        把酒言歡,酒不醉人人自醉!

我們都笑了!

十八福

        看著地上的十八「福」,心裏泛起了會心的微笑!

        每年舊曆新年前外子都會在家寫揮春,然後分贈家人,送上祝福。最近幾年外甥也來我們家一起寫,不過孩子長大了,新年前各有約會,要湊在一起實在不容易。兩個女孩子寫了三年就沒有來了,只有蟑螂和菠蘿繼續堅持這傳統。

        蟑螂比較穩重,寫的內容往往富新年特色;菠蘿則喜歡創作,總會隨著不同的生肖發揮想像,因此每一年寫的內容都不同,我們也可以從他創作的內容知道他的願望。以前他寫過「神鼠妙算」,因為他喜歡數學;今年他竟然寫了「殺出重圍」、「全免學費」,連蟑螂勸告他說新年不宜寫「殺」字也不聽,可見他是多麼希望獲得獎學金!祝願他願望成真吧!

        看著外甥,我禁不住翻看了這幾年拍下他們寫揮春的舊照片,看到他們長高了不少,臉上也沒有了孩子氣,時間過得真快!

        就讓我送上十八「福」,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動若脫兔!

十八福

無限的祝福!

蟑螂長高了很多!

菠蘿也是呀!

看!這是五年前的菠蘿!

五年前的「四大天王」!

蟑螂的作品

菠蘿的作品

奶奶每年也要這兩張

 

今年奶奶有新的願望﹕

蟑螂很聽話,聽我說寫了這張送給婆婆

我除了祝奶奶,也祝各位年青朋友安居樂業!

新年快樂!

 

 

喜相逢

        昨天真是個好日子,竟然在公園踫見二十多年沒見的 SEK 舊生!

        「黃太,我是你以前的學生……」噢!我竟認不出是誰呀!看過名片,知道學生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現任城市大學的助理教授。這麼多年了,學生仍鼓起勇氣與我相認,心裏驀然感到很欣慰!

        「我到長大後才開腦呀,以前沒有唸好你教的中文!」我只笑了一笑。其實我從來不會小覷學生,我知道學校是否名校,學生在校內的成績是否優異並不太重要,只要他們有目標,願意付出努力,前途是未可限量的!

        看到學生充滿自信的表情,看到學生跟太太女兒享受著天倫之樂,我的心很暖和,比外面的陽光更暖!

長江後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看著舊生一個一個的批上畢業袍,心情挺暢快!

        舊生 Ken 畢業了,邀請我到中大跟他的老友拍照,讓我又一次融入他們的世界。記得好幾年前我在 Assembly 說過「我退休,是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年青一輩陸續畢業,我們是要騰出教席了,Ken 不就是已經踏上我的老路嗎?另外,聽 Anson 說,他也想轉業,也打算唸教育文憑。祝願他們能夠在教育界發揮他們的專長,造福下一代。

        在這群舊生臉上,我看到年青一代的活力、朝氣,他們一定能夠在不同的行業有不錯的發展的!這也是我在新一年的願望。

恭喜你,Ken Sir!

他們的老友也從澳洲回來了!

友情千載不變!

能夠融入他們的世界,真高興!

當新一代的老師是要練功的!

面對前路,充滿自信!

他們充分顯示出年青人的活力、朝氣!

祝願他們鵬程萬里!

我的姨甥

        這幾天聽不到一對姨甥說「唔該姨媽」的聲音竟若有所失!

        最近妹妹一家從澳洲回港度假,在我們家小住,每天我總會不止一次聽到姨甥說「唔該姨媽」。這幾天她們一家到了國內旅行,也就聽不見她們悅耳的聲音。

        我的一對姨甥在澳洲長大,我們很少機會見面。今次她們來香港的時間比較長,我們也就多了閑聊的機會,也就更了解她們。說來奇怪,她們雖是雙胞胎,但性格不同,修讀的科目也不同,不過相同的是她們都很成熟。記得她們姐妹倆曾這樣說﹕

        「我考大學入學試前很懶惰,因為我想唸的 Industrial Design 要求的分數不高,但後來我改變主意,想唸 Event Management,也想唸 Hospitality,我唯有在最後的時刻盡最大的努力。」看來妹妹很清楚自己的目標。

        「我喜歡 design,本來想選 design,但我也喜歡 work with people,因此最後選了 Occupational Therapy。」看來姐姐比妹妹更成熟,目光不會只放在個人的玩樂方面。

        當然,我們最欣賞她們的是她們具有年青人應有的求知慾,和對生活的熱誠。「我喜歡思考,想多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現在的小孩子不懂得珍惜……」噢!說這些話的竟是十八歲的小姑娘!

        我們暗暗為妹妹、妹夫高興,他們確實教導有方。我們挺喜歡這樣的年青人!

一對雙胞胎

寒流不冷

        攝氏三度的氣溫本來是很冷的,但我們不覺得冷,反而暖在心頭!

        妹妹一家從澳洲回港小住,我提議帶她回鄉探親。好不容易約好日子,卻踫上寒流襲港,不過我們沒有改期,因為我知道堂兄弟姐妹一定已齊集鄉間準備迎接我們。

        記得去年三月我第一次回鄉,受到堂親戚熱情的款待,我感動不已,前天我們回鄉,更加覺得鄉土濃情是一股強勁的暖流,他們的笑容,就像太陽一樣,發熱、發光。

        去年回鄉,一切也是新奇的,今次舊地重遊,景物依舊,不過我還是最喜歡他們的笑容,是那麼純真,那麼親切,畢竟咱們流著黃家的血脈!

        人生在世,委實不能缺少陽光!

中午時不少親戚已齊集!

侄兒去年結婚,今年添丁,妹妹和我當然要祝賀!

多樸素的食物!讓我憶起不少往事!

我帶回香港的禮物就是甘蔗、臘腸、菜乾!

真喜歡他們的笑容!

 

妹妹是第一次回祖屋

也是第一次到黃氏宗祠

 

我第一次參觀堂家姐的工廠,算是開了眼界!

原來他們是製造插頭、排蘇的

插頭的原材料

後面放置著不同的模子

將塑料放入模子加熱,就製造出不同類型的產品,

我拿著剛製成的產品,是暖暖的呢!

我看到部分作廢的塑料

 

晚飯時人更齊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們如陽光的笑容!

 

以下是去年回鄉後寫的網誌﹕

《鄉土濃情》http://hk.myblog.yahoo.com/jw!iNkzT9iCEQOemfR0AY_4UbA-/article?mid=4770&fid=-1&action=next

《鄉土濃情》續篇 http://hk.myblog.yahoo.com/jw!iNkzT9iCEQOemfR0AY_4UbA-/article?mid=4768&fid=-1&action=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