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a fresca

        從意大利回來以後,一直對 Pasta fresca 念念不忘!Pasta fresca 就是    Home-made Pasta,也就是新鮮手做的意大利麵食,包括麵條和雲吞。

        在《愛上 Pasta》的網誌我說過我們在 Bologna 吃上了最好吃的 Pasta,回港後嘗過一些餐廳的 Pasta,自己更試過用上湯烹調 Cappelletti,但都遠遠不及我們在 Bologna 吃過的 Tagliatelle Tortellini。朋友 Gladys 知道我們對 Pasta 的渴念,上星期六她不厭其煩地弄了一些 Home-made Tagliatelle 給我們品嘗,讓我們可以大快朵頤。真感謝朋友的厚愛!

        其實跟 Gladys 和司徒兩夫妻認識也屬緣份,那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喜歡意大利酒,大家對意大利都充滿 Emotion(容我套用意大利朋友 Carlo 常用的詞語)。前幾年他們往歐洲遊歷了一年半,最後他們對意大利特別鍾情,司徒更因為這 Emotion 而賣起意大利酒來呢!那個時候他們是透過 Couch Surfing 的方式入住歐洲的民居,與當地人一起生活,從而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Gladys 就是在意大利跟當地人學會烹調 Home-made Pasta Risotto 的。我們都很佩服 Gladys 和司徒倆竟有參與 Couch Surfing 的膽識,更欣賞他們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對大自然的 Emotion

        上星期六晚的聚會,大家把酒言歡,談的、吃的都滲透了我們對意大利的 EmotionGladys 的寬條麵這樣可口,一定也是滲透了她對意大利的 Emotion 吧?難怪時間就在不經不覺之間流逝過去!

 

 註﹕Couch Surfing 的概念是「交換住宿」,全球旅客互助團體的會員之間可以借出地方(哪怕只是一張沙發)讓其他會員住,會員之間因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可以有文化交流。

Gladys 弄的意國麵包是挺地道的呀!

Home-made Pasta 是挺花功夫的,先要用麵粉和雞蛋慢慢搓好粉糰

靜待起碼三十分鐘後才可以用機器將粉糰壓平

要反復壓幾次後才可以切成麵條

這是四人份量

先用沸水將麵條烹煮

另外一隻鍋有肉醬汁備用

看似很簡單的麵條原來是要經過這麼多步驟才能完成!

真感謝 Gladys 不厭其煩的烹調,讓我們可以大快朵頤!

相識是緣份!值得乾杯!

我們喝的當然是意大利酒!

是不同產區的 Chianti

 

聚會前的一個星期六,我曾經買過由意大利進口的雲吞

我特別熬了上湯

可惜餡料和雲吞皮都不夠新鮮

跟我們在 Bologna 吃過的這一盤上湯雲吞差得遠呢!

能不想念意大利的 Pasta?

品茶

        上星期五難得雅興,朋友藍天先生帶同泡茶工具上我們家泡茶,讓我們大開眼界,也「大開舌界」!

        說來真有趣,跟藍天認識是因為大家也喜歡杭州,而藍天開始迷上喝茶竟是因為我們送給他的明前龍井。他對茶的喜愛已達「痴」的程度了!不過他現在鑽研的是普洱茶而不是龍井,而他最愛的是生普洱。那天我們品嘗的就是生普洱。

        品茶確是一種學問!藍天不但帶來了電熱水壺,也帶來了電子磅呢!他們品茶是挺科學的,用同樣重量的茶葉比試不同年份、不同地區的茶,而且每一泡的時間也不同﹕20 秒、30 秒、40 秒……看茶的變化。

        藍天介紹我們喝他最愛的六種生普洱,都是來自雲南,產品年份由最舊的 1997 年到最新的 2011 年。以前我們也喝普洱茶,但不知道有生熟之分,更不會區分什麼年份,只是聽茶庄說是陳年普洱就會購買,經藍天介紹過後,我們才知道生普洱是最天然的,不經人為的渥堆加速發酵,因此更可以陳年。

        我們品嘗過藍天的茶後,即拿出我們的珍藏讓他品試。他一看就說那是生普洱,但品嘗過後他說那醇厚的味道又像熟普洱。後來他拿了一點茶葉回家讓他的茶友鑒定,我們這才知道我們的珍藏是 1973 年的青餅,屬生茶!他們確實厲害!

        那一天我們實在「大開舌界」,嘗過不同的茶韻﹕有強勁的苦澀味,也有醇厚的甘味;我們也學會了一些品茶用語如「茶湯」、「醒茶」、「一芽兩葉」、「回甘」等等。那麼品茶跟品酒不是很類似嗎?

電熱水壺、電子磅、茶壺、茶刀、茶隔等用具,一應俱全

藍天帶來了六種生普洱﹕

2007年墨江縣小茶磚

2003 年西雙版納易武小餅

2004 年布郎山春尖

2005 年南糯半坡老寨古樹茶

這是我比較能接受的生普洱,可能因為茶樹是300至500年的老樹

1997 年中茶 7582 (本來的茶餅碎了!)

我是第一次聽到用號數命名的茶葉!

2011 年昔歸黃片

各種茶葉的大小、茶餅茶磚的顏色都不同﹕

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味道也不同﹕

最新的 2011年昔歸的顏色最淡,但味道最強勁!

礦物比較多的茶湯比較難流過茶隔

陳年的茶湯顏色比較深

當然也較醇厚

我們享受了幾個小時!

感謝藍天讓我們「大開舌界」!

 

 

2011 Re-union in Canada

        得感謝侄女結婚,我們四兄弟姐妹又可以趁機 re-union

        多年來我們四兄弟姐妹分隔三地,三年前也是因為侄兒結婚,我們才趁機團聚,不過那一次我只在加國逗留了三天就因為奶奶生病而要匆匆趕回香港。今次嘛?我又因為奶奶要搬家而不能久留,是有點可惜!

        無論如何,今次的團聚是難忘的!三年前我們為大哥預祝六十歲生日,今次則是為二哥預祝呢!三年前是二哥發動的,他製作了四個漂亮的相架;今次大哥是發起人,他手繪了我們四兄弟姐妹的圖畫,他將圖畫電郵給我之後,我就拿去製作  cushion。兩次的紀念品都挺有心思!當然,可以看望久別的侄兒、侄女也是很開心的!

        總覺得在人間世上,可以成為家人是緣份,而家人的關係也是最密切的,能夠守望相助,互相關愛,多好呀!

這是大哥手繪的圖畫!

大哥將圖畫電郵給我以後我就拿去製作了四個這樣的 cushion ,

也將三年前拍的照片製作了四個 cushion

相片中二哥拿著的就是他三年前親手製作的相架

生日卡也是大哥手繪的!

我們四對夫婦難得團聚,真開心!

 

那得感謝侄女結婚了!

前一晚還是雷雨大作,侄女結婚的一天竟放晴!

是上天為我們的團聚而高興?

大家都是那麼開心!

難得跟久別的侄兒見面

笑得多開心!

我也難得跟侄兒一起散步聊天呢!

天空藍得特別可愛!

跟堂兄、堂嫂、堂侄見面也是 re-union 呢!

奶奶的新居入伙了!

        上星期奶奶的新居入伙了!看到老人家的笑臉,我們也笑了!

        奶奶要「安居樂業」,我們當然要為她奔走,從看房子到裝修、搬家,責任全都落在我們這些退休人士肩上。我們的意大利之旅是因為去年護照到期而改過來的,行程不能再改;而回港後又立即要赴加拿大參加侄女的婚宴,當然也不可以改,奶奶曾為此非常緊張!奶奶素來是「緊張大師」,她為了這偉大工程而夜夜未能成眠,而我這「緊張小師」又何嘗不是?午夜夢迴,總會想起這樣那樣還未跟進。直至奶奶搬家了,我才可以安睡呢!

        安居樂業,確是不少香港人的願望!

 

看到奶奶的笑臉,我們也笑了!

也談美食(意大利自由行之七)

        今次遊意大利,除了愛上 pasta,也發現了一些美食,令我們耳目一新,值得一談。

        我們發現意大利人跟中國人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除了他們重視家庭外,他們也很節儉,不會浪費食物,譬如說吃豬肉吧,他們會像中國人一樣吃掉整隻豬,由頭到尾甚至連內臟也吃,他們也愛用豬油塗麵包吃呢!另外我們發現地中海的魚也是很好吃的,他們叫 tuna pork of the sea。這些都是我們在香港的意大利餐廳吃不到的。

        當然, Bologna 的寬條麵還是令我念念不忘!

以前沒有吃過這樣新鮮、有咬口的 burrata (一種軟芝士),

聽說 burrata 是由 mozzarella 和 cream 做成的 。

我們的意大利朋友 Claudio 說他在香港找不到 burrata 呢!

這道 tuna carpaccio ,生魚片比生牛肉片更好吃!

這是碎切 salmon 魚生,做法跟日本手卷的用料一樣。

tuna 和 salmon 都是來自地中海,

我們吃得安心,不用擔心日本的輻射問題。

地中海的 tuna(他們叫它做 pork of the sea),挺像我們的燒肉!

熱麵包的質感好像我們的鹹煎餅,上面放有 salami,挺好吃!

我們就是在佛羅倫斯的 wine bar 發現意大利人也吃內臟﹕

左上角的是牛骨髓,最前面的是牛肚。

右面的就是他們用來塗麵包的豬油!

這讓我想起童年時吃豬油渣的苦日子!

Claudio 說意大利人很少吃羊肉,但這 lamb cutlet 挺好吃,

比著名的 Florentine Beef  還要好吃!

最後一定要大家再看看我拿著 gelato 的照片。

三年來因為咳嗽而不敢吃的東西一定是最好吃的了!

初訪 Tuscany 的酒庄(意大利自由行之六)

        今次遊意國,真感謝 Orvieto 的朋友安排了我們拜訪兩家我們喜愛的酒庄﹕Montervertine Soldera,前者位於 Chianti,後者位於 Montalcino,都屬於Tuscany,而他們所用的葡萄都是我喜歡的 Sangiovese

        記得退休前,我對紅酒沒有特別的感覺,直至 2005 年我喝過 Solengo 1999 才喝出一點所以然來!自此之後,外子開始鑽研意大利酒,他翻查無數資料,更以實驗的方法品試,最後大概掌握了我們喜歡的口味。今次我們拜訪的正是我們都喜愛的酒庄呢!

        其實我沒有外子那種求學精神,我喝酒只是憑感覺而已,因此我對各個產區並不熟悉,不過我知道 Tuscany 是漂亮的地方,今次拜訪過兩家酒庄後,我更明白 terroir(地域)對酒的性格的影響,這是我們說的「地利」;而種葡萄的人其實也是另類的農民,也得看「天時」,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 vintage;當然不同的釀酒師會釀造出不同風格的酒,是傳統派還是現代派,也會有很大的分別,那不就是我們說的「人和」嗎?

        今次我們到 Case Basse 葡萄園沒有見到以霸道著稱的庄主 Gianfranco Soldera,只見到他的女兒 Monica,不過我們可以親眼看到久聞其名的玫瑰園,更直接從尚未入瓶的大木桶取酒品試,算是大開眼界了!至於 Montervertine,我們可以拜會平實的庄主 Martino Manetti,看到酒窖的藏酒,看到酒瓶讓機器貼上酒標和封蓋的流程,更在 Martino 的辦公室觀賞到 Le Pergole Torte 歷年來用作酒標的人像繪畫,實在難得!

Soldera 的 Case Basse 葡萄園是挺有名的

庄主 Gianfranco Soldera 的女兒 Monica 負責接待我們,

其實我們在香港的 wine dinner 已踫過面

Monica 說她們的葡萄園規定每行樹的距離不能太接近

她讓我們了解葡萄園的泥土是怎麼樣的

這樣細碎的泥土才適合葡萄的生長呢!

她帶我們看看她母親培植的三千多種玫瑰

聽說種植玫瑰是有利於葡萄的 cross pollination

各種玫瑰可香喲!

想不到還有睡蓮!

這是新建的酒窖

Monica 先帶我們參觀發酵用的大木桶

然後從陳年的大木桶取酒讓我們品嘗

這樣開水嚨喉取酒品嘗還是我們的第一次!

以前到過澳洲 Hunter's Valley 的酒庄試酒只是品嘗酒瓶裏的酒呢!

品試的是需要陳年 5 年才入瓶的 Brunello。

Monica 聲明要我們「No spitting」(不可以吐掉剩餘的酒),

她們對酒確實是珍而重之!

我們品試 2008 年的新酒時竟聞到陣陣玫瑰花的香味,

那是三千多種玫瑰的影響嗎?

 

Montevertine 酒庄  在 Sienna 附近

葡萄園附近景色優美

每行葡萄樹前種有玫瑰,作用是吸引昆蟲,以免昆蟲吃掉葡萄

看,葡萄長出來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 Sangiovese 葡萄!

真感謝 Orvieto 的朋友為我們安排!

Montevertine 酒窖門前

門的側面竟有一瓶有名的 Le Pergole Torte 作擺設!

發酵用的桶比 Soldera 的小

庄主 Martino 親自接待我們

帶我們參觀酒窖

以前的酒已剩下不多了!

庄主說他特意多留下一些女兒出生年份的酒

Martino 是平實近人!

我們品嘗了 2008 和 2009 的佳釀

Le Pergole Torte 酒標的特色是每年的女性人像繪畫也不同

我們有幸看到歷年的作品!

看到機器將酒標貼上酒瓶

也看到機器在酒瓶上壓上封蓋

 

這是讓我愛上意大利酒的 Solengo 1999

有趣的是﹕最近再品嘗,竟覺得木桶味太重。

原來我已經愛上傳統派的釀酒方法了!

Bologna 的家(意大利自由行之五)

        Bologna 不是旅遊城市,我們到 Bologna,完全因為由鄰居變為朋友的 Claudio,他的老家就在 Bologna

        其實說來真可笑,以前認識 Bologna,是因為 Bolognese Spaghetti(肉醬意粉),香港的 Bolognese Spaghetti 很可怕,滿是番茄醬汁,但今次意國之行,最好吃的意粉竟是在 Bologna 吃上!我有一篇網誌說愛上 pasta,就是愛它有咬口,不會太多醬汁,簡單來說,是有清楚的性格!

        Claudio 一家確有清楚的性格!我在以前的網誌已提過我們喜歡跟 Claudio 交往,主要因為喜歡他對人生的看法。今次認識了他父母,更覺得他們有性格,那是地域使然嗎? Bologna 給我的印象是寧靜,那裏的人彬彬有禮,說話聲調輕柔,連那裏釀造的酒也是甜甜的,不太強勁。可能因為 Bologna 是大學城吧! Bologna 大學成立於公元 1088 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Claudio 一家就是那麼彬彬有禮,雖然 Claudio 父母不說英語,但我們已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關懷、熱情。他們的家位處山上隱蔽的地段,面向遠山的青綠,花園種有不同的花和樹,這不就反映了他們酷愛自然的性格?

        到過 Claudio Bologna 的家,拜會過他父母,對他一家了解更深,也投入了他們的生活,我們這段異國情誼就更深厚了!

Claudio 和父母真體貼,到火車站接我們到酒店。

然後他們帶我們遊逛市中心,

我們這才知道 Bologna 有很多門廊(portico),廣東人叫它做「騎樓底」。

這些門廊挺有用,既可遮陰避雨,也可作戶外餐廳。

Bologna 有不少教堂,這是全市最大的。

教堂外通常是偌大的廣場

廣場上有漂亮的噴泉

這個門廊比較特別,就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如果你站在對面的角落,你可以聽到朋友的講話。

走累了,Claudio 和父母請我們到一家很特別的餐廳吃午餐,

那家餐廳設在一家書店裏面。

餐廳下面是菜市場,挺有趣!

再走累了,坐下來休息一會,聊聊天,

我破戒吃了 gelato!吃完了也沒有咳嗽,真開心!

他們帶我們參觀位於 Bologna 最高處的 San Luca 教堂

在 San Luca 教堂前面可以鳥瞰 Bologna 全景

晚上他們帶我們去吃了我一生吃過最好吃的 pasta

我們拍到 Claudio 站在 Marconi 紀念館前打電話的照片,真有意思!

Marconi  就是發明無線電的人,而他正是 Bologna 人呢!

Bologna 有很多這樣的古堡,具防衛作用。

這是大學附近的舊城牆(Porta San Donato),現在已是古跡。

Bologna 大學幅員廣闊

這是大學附近的告示版,我們看到一些「有房出租」的廣告

Bologna 是很注重教育吧?

如果我是兒童,我會很喜歡到這裏的圖書館。

Claudio 在香港已常常提起這家很有特色的私房菜館,

廚師沒有菜單,他弄什麼你就吃什麼。

店主很熱情,他會跟客人一起喝酒,而酒是他自己釀造的!

店主就坐在另外一桌,跟他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吃飯,

廚師就是店主的妻子,她已經七十五歲了!

Claudio 的老友真熱情,他們也來跟我們敘舊,

我們去年在香港已經踫過面了!

那私房菜館附近景色很優美呀!

這就是 Claudio 位於深山裏面的家

Claudio 母親很熱情!

看!花園裏種了不少花和樹!

在陽台可以望見遠山的青綠,挺舒服!

我躺在椅上,舒服得竟差不多睡著了!

到了 Claudio 家才知道他父親很喜歡收藏他喜愛的東西,

啤酒杯、咖啡杯、模型車、唱片……

舊的錄音機、收音機……我們就好像進入了售賣舊 H-Fi 的店鋪!

我們做夢也想不到會在意大利打麻將!

原來 Claudio 父親在二十年前買了一副麻將,

他特意邀請我們陪他玩呢!

我們在 Claudio 家度過了難忘的一天,

真感謝他們熱情的招待!

佛羅倫斯(意大利自由行之四)

        到過意大利的朋友都說喜歡佛羅倫斯,喜歡那藝術的氛圍。

        滿城的紅色瓦頂,充滿文藝復興氣息的建築,襯著遠方高低起伏的青綠,確實賞心悅目。不過我們覺得佛羅倫斯的遊客太多了,市中心的 Duomo (Basilica di S.Maria del Flore) 大教堂和 Giotto’s Campanile 鐘樓是人聲鼎沸,其他博物館和畫廊外面都排著長長的人龍,要進入著名的 Galleria degli Uffizi 恐怕要等待一整天!最後我們決定放棄排隊,只在博物館外溜達,觀看複製品。

        六月二日那天我們踫上意大利的共和紀念日,而紀念儀式就在我們酒店附近的廣場舉行,讓我們開了眼界。那天我們才知道原來意大利在 1946 年才由帝制走向共和,而全民投票的比數竟是相差甚微﹕54.3%贊成,45.7%反對!

        遊罷佛羅倫斯,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竟不是大教堂,而是與平民生活息息相關的 Cafe(咖啡店)與 wine bar(他們叫 enoteca)。在平民化的 Cafe wine bar,顧客都是站著喝,那令我想起孔乙己的咸亨酒店;顧客點了咖啡和酒後可以不用立刻付款,更可以隨意跟老闆或其他顧客閑話家常,不像香港的快餐店,你得趕緊付款才可取餐。世界知名的城市竟保留了鄉鎮的遺風,實在難得!

 Duomo (Basilica di S.Maria del Flore) 大教堂是必遊的勝地

教堂側的 Giotto’s Campanile 鐘樓

我們攀了四百多級樓梯上鐘樓,看 Duomo,看 Florence 全景

看右上角 Duomo 頂端的人群!排隊入內要排很久喲!

紅色的瓦頂,襯著遠方高低起伏的青綠,確實賞心悅目。

在鐘樓上可以看到我們入住的酒店,

就在左下角的共和廣場。

佛羅倫斯的遊客實在太多了!

Galleria degli Uffizi 門外是長長的人龍!

我們唯有放棄排隊,只觀賞外面的雕塑!

著名的大衛人像就放在 Ponte Vecchio(舊橋) 博物館外,

不過是複製品!

著名的 Ponte Vecchio(舊橋)上有房屋、商店

舊橋上的商店賣的大部分是金飾

我們不進博物館,只在街上遊逛,發現了以前 Galileo 的研究所。

但丁(Dante Alighieri) 的故居

Palazzo Pitti 曾是意大利第一任國王的大宅,現在是畫廊

畫廊外有現代雕塑

在佛羅倫斯逛街,少不免看看名店

也看看路上富有文藝氣息的叫化子。

不過,我們最欣賞的是這類沒有座位的 Cafe!

六月二日那天早晨,我們就在咖啡店內看見慶祝共和紀念日的隊伍經過

慶典就在舊橋博物館附近的廣場舉行

廣場上有不少人圍觀

主禮的可能是佛羅倫斯市長吧?

 

除了 Cafe,我們也很喜歡朋友的朋友帶我們去的 wine bar

wine bar 老闆很隨和,常跟顧客閑聊

wine bar 很平民化,酒杯就放在櫃台給侍應倒酒

我們站著喝酒

佐酒的食物也是很簡單的!

有趣的是其他的顧客會跟我們搭訕聊天!

朋友的朋友 Luca 很熱情,

真感謝他帶我們去見識這樣平民化的地方!

愛上 pasta(意大利自由行之三)

        上載這些照片,純粹是望梅止渴!

        這次遊意大利,前後十七天,竟吃上三十多個不同的 pasta,有 linguinespaghettitagliatellepennefarfalleraviolitortellinignocchirisotto 等等,其實我們連類別也記不清楚了!不過,我知道我在 Bologna 吃到我一生中吃過最好吃的 pasta

        上星期在加拿大吃 pasta,結果是失望,回到香港,也吃 pasta,還是比不上Bologna 的!唯有上載這些照片回味一下,算是望梅止渴!

 

最後一天,我們吃晚飯的時候沒有吃主菜,只點了四種 pasta!

 

既然愛上 pasta,也就禁不住在售賣 handmade pasta 的店鋪流連!

古城羅馬(意大利自由行之二)

        走於羅馬古城,就像走進歷史的長河,逆流至公元前的年代。

        羅馬本身就是偌大的博物館,滿街滿巷都是歷史建築,教堂、神殿、鐘樓、廣場、紀念碑、銅像戰馬、噴泉 比比皆是,即使是普通市民居住的地方也屬古跡。羅馬的建築群透視了古羅馬帝國征服歐洲列強的彪炳戰績,我們也可以從中想像得到以前戰爭殺伐的血腥場面。

        逝者已矣,古羅馬帝國已然沒落,今日的意大利已失去昔日的光輝,她的人民笑說他們只會在國際球賽時才團結為一個民族,其他時刻就像千百個鐘樓一樣,各自敲響自己的鐘!似乎意大利人不會懷緬從前,而只會活在當下,這也是他們充滿激情的原因。

        正因為這樣,我們比較喜歡在街巷間穿插,感受一下當地的民情。

Colosseum 鬥獸場 是必到的景點

兩千年前竟有這樣的建築,能不驚訝?

圖畫讓你更能想像鬥獸的情景

觀眾就是坐在這樣的座位「欣賞」殘酷的人與獸撕殺

Pantheon 諸神殿

在 Capital Hill 可以看到 Michelangelo 的作品

Roman Forum 讓你想像古羅馬帝國的鼎盛

但一切已成廢墟,只剩下美麗的小花!

King Emmanuel II 的紀念碑

銅像戰馬讓我想到戰爭的血腥場面!

Trajan's Column 告示了羅馬帝國武功的彪炳,

不過後來頂端的頭像竟換上 St Peter,是皇權換作神權吧!

是古城門與金字塔

Trevi Fountain 因荷里活電影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而聞名

其實在羅馬,噴泉比比皆是!

從泰伯河可以看到梵蒂崗的 St Peter's Basilica

我們雖不是教徒,也順道一遊梵蒂崗

早上的梵蒂崗遊人眾多

原來有很多人在廣場上望彌撒

是教宗主持的彌撒

梵蒂崗博物館內藏畫甚豐

看過屋頂上眾多的名畫後,頸項也疼痛了!

羅馬的建築、博物館雖好看,

但我們還是喜歡在街巷間穿插,

看看民情

電單車是挺流行的!

gelato 是必吃的甜品!

擺在路邊的餐桌最受歡迎

Jewish Ghetto 是猶太人聚居的地方

窗簾用品竟像一條條舞裙!

水果攤檔擺設得很吸引人!

我們也坐在路邊享用晚餐,

晚上八點了,天還是亮亮的!

聽聽賣藝人的琴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