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的足跡

        整裝待發,明天便起程前往加拿大跟哥哥、妹妹「集體回憶」。

        我們四兄妹多年來分隔三地,難得聚首一堂,上一次我們踫面已是三年多前了!侄兒的婚禮確實造就了這個集體回憶的機會。

        臨行前我走回舊居,走回我們兒時常常走過的街道……

34 號  4 樓 滿載童年往事

還記得我們一家六口擠在一個板間房裏,同屋有七家人……

還記得刮颱風時我們一家要到父親工作的酒家避風……

還記得我們在天台養雞、玩耍……

還記得……

古老的木樓已在多年前重建,旁邊就是登山的行人電梯。這附近也是《重慶森林》拍攝取景的地方。

舊居樓下的攤檔已絕跡多時,但我還記得那香噴噴的雞蛋仔,那要比灣仔港鐵站的好吃多了!

從閣麟街往上走,拐彎就是結志街,以前那裏有我們常常光顧的雲吞麵大排擋,母親也常在那裏買菜呢!現在很多人也慕名來街頭的蘭芳園品嘗她首創的絲襪奶茶。再往前走,就是最近頻頻見報的加咸街,也就是舊區重建的範圍。

因彭定康而著名的泰昌餅家已搬來這裏了,在擺花街的另一端!

    小時候推著手推車搬家,前往依利近街應該是從這條路往上走吧?

這家涼茶鋪在荷里活道已經營多年,她售賣的蔗汁是大哥的最愛。

依利近街頭有兩個著名的大排擋,一個賣甜品,一個賣麵食。

父母親離世前就是在大排擋對面的大廈居住,大廈樓下的店鋪改變了很多!

舊居附近是士丹頓街,它屬 SOHO 區的一部分,租金上漲得厲害!

傳統的紙料鋪因經不起加租而要搬家了!

我們以前常常經過卑利街的伯公廟,那天我在那裏為四川的死難同胞燒香、禱告。

依利近街舊居樓下的永祥燒臘茶餐廳已轉手,現在是新永祥。

那天我發現舊居圍上棚架,更有「香港房屋協會」的標誌。後來經明查暗訪,才知道房協幫居民成立互助委員會,並貸款讓住戶維修大廈。

我在 16A 住得最久,除了在那裏長大,我們結婚後一年又搬回來了

我們以前僭建的陽台已於多年前拆卸了!

舊居對面的藥材鋪已搖身一變為法國餐廳

兒時的舊街已面目全非,已成了 SOHO 區的重點街道。

我跟依利近街最結緣,外子以前也是住在這條街呢!

開了窗的房間就是我們以前的新房

這條是堅道,對面的停車處以前是公共汽車站,我每天就是在那裏乘車回學校的。

堅道留下我無數的足跡,「奶奶」現在也是在堅道居住呢!

一幅油畫的故事

          十多年來,我們總說不出為什麼喜歡這幅油畫﹕

        記得十多年前,我們看到這幅油畫默默的躺在畫廊的一角,作者是不知名的,女孩也是不知名的,更未曾裝裱,但我們一看就很喜歡,也就買下來了。這幅油畫也就一直默默地跟著我們。

        所有來過我們家的親戚、朋友、甚至學生對這幅油畫都不會感到陌生。很多人都問過我們為什麼在客廳掛上顏色這麼暗淡,氣氛這麼憂鬱的油畫;也問過我們那女孩是不是我們的親戚。

        直至最近,我們終於找到我們喜歡它的原因了!原來這幅油畫埋藏著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

        這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冬天,主角是……

        想知道嗎?請看外子的網誌﹕

忘不了郑州与他

        你們一定要看「思聰」給外子的回應,他令我們興奮不已!這幅油畫已不止是一幅油畫了!

 

以下一段說話是在YAHOO關閉前抄下的,因新的網誌地址沒有了以前的回應。

「好友思聪有以下回应: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对此话有了再次的深刻感受。
“郑州寻周记”终于有了结果,我更想成就这千里寻友人的后续佳话。
在郑州长城铝业公司退休办袁主任的热心帮助下,费尽周折才有了老周的下落。袁主任先设法找到周的亲家,再通过亲家找到其子女,然后才找到老周现住处的电话号码。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周家的电话。听到周的声音,我的心就立即踏实了。他已70多岁了,而且记忆力不错,他还记得黄总的名字,并且也是个心情中人,他说,当时黄总还给他寄《读者》。
他现定居在郑州。地址是: xxx 电话 : yyy.
在此,我再次向袁主任和一切提供线索的朋友表示感谢,向黄总,钟生表示敬意,这真是尽管世态炎凉,还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不是吗?四川的地震,掀动了多少人的心啊,这世界还是很美好,很温嗳的。
二位香港友人的“寻周记”,我想一定会给我们引深也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

 

        我們終於找到了!不是原因,而是遠在鄭州的老周!

老周,我們一定會再到鄭州探望您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朋友為孝順父母而安排活動,我們一定奉陪!

        上星期老友阿瑤來電,約我們星期六吃午飯,她神神秘秘的說有人想見我們,但沒有說是誰。外子說相約地點是中環的一家老茶樓,我猜一定是約了世伯和伯母了,結果是我猜中了!

        外子已經三年沒有見過世伯和伯母了,我則有時在中醫老師的診所踫到他們,說來也算是緣份吧!上次世伯已經說很久沒有跟外子踫面了,所以我才一猜即中呢!

        朋友之中會介紹父母給我們認識的,實在寥寥可數,豎起十個手指頭也用不盡。會介紹父母給我們認識的都是老友,也是孝順的朋友。不是嗎?泛泛之交又怎會帶同父母見朋友?不孝順的更會嫌棄父母礙事呢!

        阿瑤是身體力行的孝順女,不是那些只懂在口頭上說關心父母的人。星期六那天我就在伯母面前讚阿瑤孝順,伯母說女兒是孝順,女婿也很孝順呢!阿瑤說希望她的女兒將來也能孝順她,我說她實在不用擔心,因為子女往往以父母為榜樣,「有其母必有其女」呀!

        「老吾老」已是咱們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美德,如果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然是更理想了!

在老式茶樓吃飯不是易事呢,因為沒有訂位制度,老友很早就從老遠跑來等座位,以恭候爸媽的到來,真孝順!

潮流興懷舊,這樣的老式茶樓竟擠滿年青人,因此座位不好找!

吃過午飯,外子建議帶兩位老人家去西區著名的甜品老店。

我們念大學時,這家甜品店已很著名,店外常停泊著很多名貴汽車。現在店內的裝修已比較現代化,但仍用古老的石磨。

從《再說長江》再見長江

        長江水的流動,牽動了我的記憶,也牽動了我的心!

        最近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再說長江》。看著攝制隊追本溯源,探問長江的源頭,心中興起了莫名的興奮,這跟二十多年前我們踏足祖國,第一次看到黃河和長江時的感覺一樣!

        黃河與長江的水孕育了祖國廣大的山河大地,也孕育了祖國的子民,她們可稱為母親河。黃河和長江,可說與我們血脈相連!

        1982年中央電視台攝制了《話說長江》的紀錄片,2005年再攝制《再說長江》,攝制隊一直追溯至長江的源頭格拉丹東雪山下的沱沱河,比二十多年前探索到的金沙江還要遠。《再說長江》用了三十三集介紹長江流域,由源頭直至海口,其中包括城市、名山、湖泊、江村、古鎮的發展。看《再說長江》,就像上了活生生的歷史、地理、文化、經濟課堂,值得一看再看。

        《再說長江》裏面剪輯了部分《話說長江》的片段,其中有不少鏡頭展示的就是我們二十多年前曾遊歷過的地方的面貌。它帶領我們穿梭於記憶與現實之間,讓我們看到祖國在這二十年之間的發展。十里洋場的上海自不用說,單看重慶吧,以前破落的山城已蛻變成現代化的大都市,看著醜小鴨變成天鵝,我們實在驚嘆不已!

        《再說長江》拍攝手法靈活生動,它藉著介紹各階層人物的生活透視長江流域的發展,最有趣的是攝制隊可以追蹤到二十年前曾被攝入鏡頭的人物,例如曾在三峽掌舵的船長、曾在成都茶館說書的藝人、曾在長江大橋跑步的小孩等等!看到三峽的「東方紅號」輪船,不覺又回到了過去,重溫三峽山光水色帶給我們的激動。

        《再說長江》裏面提到的不乏創造奇跡的人物,其中有一位重慶市民尹明善,他在1992年開辦自己的摩托車企業,而他的企業在短短十幾年間已躍升為世界汽車大集團!《再說長江》滿載的就是這樣的神話。不過,令我最難忘的是尹明善的說話,他認為「重慶是一座個性強悍的城市,在這幾十年中,它有著令人難以想像的巨變和不變;巨變僅在瞬間,不變的是沿襲了千百年的傳統。」這千百年的傳統是什麼?不就是他說的靠雙腿一步一步走上山的打拼精神!

        祖國被列強欺壓的時代過去了,今日可以站起來,靠的就是人民的打拼精神!

 

有關《再說長江》的紀錄片,請參閱中央電視台的網頁﹕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5832/01/index.shtml

 

值得一看再看的紀錄片!

長江源頭﹕沱沱河

1982年重慶市區

2005年重慶渝中半島夜景

1982年上海南京路

2005年上海南京路

1982年   成都一家茶館的說書人

2005年  雖是同一位說書人,但衣飾講究多了!

1982年在長江橋上跑步的李曦(兒童)

2005年在長江橋上跑步的李曦(成人)

這位重慶市民說的「變與不變」令我再三研味

看了《再說長江》,我們想起1981年飽覽三峽風光的情形

也想起踏足長江大橋時的興奮

當然也不會忘記吞吐長江水的洞庭湖和岸邊的岳陽樓!

《再說長江》實在精彩!

 

做人做事的原則

        近來聽到不少這類新聞﹕醫院調亂病人的組織樣本、護士派錯藥、醫院員工遺失滿載病人資料的USB記憶體、會考試場監考老師錯誤計算答卷時間……守在不同崗位的人當值時竟會如此輕率,這令我慨嘆不已!難道現代人已不計較做人做事的原則了?

        這不禁令我想起我一貫做人做事的原則,這是多麼傳統,卻多麼受用。綜觀孔子的思想,以古人一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最能概括道出。儒家的「忠恕之道」,即「盡忠職守」和「推己及人」的道理,就是我一貫做人做事的原則。記得我曾在課堂上與學生談論這原則,他們亦很受教,有一班中五的學生更請我在他們的壁報板題上這八個字,離校時更有學生拿回家作紀念。

        「忠恕之道」的「忠」當然不是封建社會裏對國君的「忠」,而是「盡忠職守」的「忠」。記得以前的會考課程最少有兩課課文曾談及這個「忠」字,一篇是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另外一篇是《曹劌論戰》。「忠於一件事」與「忠之屬也」同樣說明對工作的認真態度,無論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都要切實地,並盡力去做,絕不能馬虎苟且。我加入教師的行列以後就是本著這原則行事。

        記得我說過我唸中六時曾受莊子的逍遙思想影響,沒有認真對待我的學業,但後來我修正過來了,我在儒道二家的思想中吸取了養料,打造了幾十年來的做人原則。

        「忠」的原則是在中六時植根的!這是因為我看到一個反面教材,那就是我當時的中文老師!記得我中六時整年只作過一篇文,而且老師並沒有批改,也沒有發還!上課時老師將不同的書籍放在桌上,依照課文解述一遍即了事,當然沒有討論!我們是否知曉課文要旨則不是他關心的問題。幸好中七的時候我們得到另外一位好老師教導,否則後果堪虞!就是這樣,我知道什麼叫做「忠」。

        「恕」的原則也是中學時植根的!「恕」就是「推己及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要從自己出發,推及至別人,因此說「推己及人」。無獨有偶,這原則也是因為一個反面教材而形成的,那是我中三時的西史老師!她上課時總是坐著,她閉上眼睛並以毫無高低抑揚的聲線將要說的內容說一遍後就下課!我的同學有的「釣魚」、有的看抽屜內的課外書、有的偷偷吃零食……老師完全沒有照顧我們的感受,因此我中四時決定不選文科,以免與她重逢!

        大學畢業後當上老師,我決定我要「盡忠職守」和「推己及人」!我嚴格要求自己備課要充足、批改作業要認真兼快捷、上課一定要站起來、說話時要精神奕奕、聲線要有高低抑揚……我總覺得自己不想遇到的事,我不會將它加諸我的學生!後來我看到同事沒有批改學生的作文,我是何等氣憤呀!

        對待其他工作、其他人,我也一直奉行夫子的「忠恕之道」,看似很沉重,卻令我一生無悔、無愧!

 

二十多年前我們到訪山東曲阜,曾一睹孔子當年教化學生的杏壇。

 

二十多年前,孔子學說在國內不受重視,孔廟的遊人稀疏。

可幸的是,近年在國內孔子的道德思想備受重視了!

孔子和後代的墓地都坐落在「孔林」

孔夫子被尊稱為大成先師,上面的孔廟稱大成殿。

孔子墳墓旁邊的小屋子就是弟子子思守孝的地方

樂觀

        昨天晚上還是風雨交加,有誰料到今天早上會是晴天?

        三號強風信號及黑色暴雨警告是早來了,是破了紀錄!昨天晚上還想著風雨是否會影響今天的登山活動,怎料今天醒來卻發現太陽已冒出頭來,天氣的變幻實在神奇,實不容我們悲觀!

        登山途中看見一棵大樹倒下了,也看見地上佈滿小樹枝與落葉,才驚覺風雨的威力。我們告訴從山上走下來的黃伯,說前面有樹倒下了,他只問了一句﹕「可以走過嗎?」便向前邁步,毫不猶疑。對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來說,風雨後有大樹倒下並沒有什麼稀奇吧,他只管勇往直前!

        在環山的路上有三母女擦身而過,我聽到那位母親對小女兒說的話﹕「不要緊!以前我們未曾試過淋雨呀,如果下雨我們就一起淋雨吧!」話是短短的,卻飽含深意。她是無懼風雨,即使是有風雨,她也會與女兒風雨同路!這位母親是何等樂觀!她的女兒會受她的潛而默化嗎?

        那位母親的說話一直在我的腦際縈繞不散……對!我們實在不須擔心下雨!

 

這棵樹的樹葉經過風雨後仍充滿生機

要不倒下,根基是很重要的,根基深厚,自然無懼風雨!

替人擦皮鞋的農民

        在杭州時,有一天我到胡慶餘堂取藥包,等候期間光顧了在門外替人擦皮鞋的農民。

        他蹲在那裏,使勁兒的擦、擦、擦……轉眼間,那婦人的皮鞋光亮了!我瞪著自己因淋雨而變白的黑皮鞋,靦腆的問他﹕「擦一雙皮鞋要多少錢?」我是從來未曾光顧過替人擦皮鞋的小販的!

        他輕輕的說﹕「XX!」我聽不清楚。

        那位婦人幫著他重複﹕「兩塊!」

        我點頭表示要光顧他,我在排隊。當那位婦人離開後,我坐上椅子,提起右腳放在踏板上。他小心翼翼的用紙皮把我的襪子圍著,用刷子擦去皮鞋的塵埃,然後塗上鞋油,再用另外一個刷子擦、擦、擦……

        「你住在哪兒?」我跟他聊。

        「我住在杭州邊上的農村。」

        「你每天騎車來這裏要多久?」

        「大概半個小時」

        「你老家在哪兒?」我好奇地問。

        「在金華附近。聽你的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你是從哪裏來的?」他也好奇。

        「我是從香港來的。」

        「那很遠呀!要坐多久的飛機?」

        ………

        話匣子是打開了。

        ………

        「現在中央的政策對我們農民很好呀!我們有所謂最低生活保險,每個月有一百塊!杭州的農民就更好了,每個月有六百塊!」他主動的提起他的生活。

        「我們香港沒有這些呀!很多人老了生活就沒有保障。」

        「我們的老人是挺好的,六十歲加六十元、七十歲加七十、八十……」

        「那麼一百歲就加一百元了?」

        「對!現在胡錦濤主席的政策很照顧農民呀!溫家寶總理也是挺好的……」

        「那麼如果現在有選舉,你們也會選他們嗎?」

        「會!當然會選他們!」

        我的一雙皮鞋發亮了!我繳付了兩塊錢,他顯得很滿足,還連聲道謝。我的腦海也現出光芒!

 

同是小孩

        閑遊杭州的最後一天,我們經過北山路到蘇堤,途中我們看到不少老師帶領學生「春遊」。「春遊」一詞是我從那裏的小三學生口中得知的。

        參加春遊的有小學生,也有幼稚園學生。小學生穿著整齊,漂漂亮亮的;幼稚園學生大多穿著校服,拉著老師預備的繩子列隊前進。他們一邊走,一邊談話,一邊笑,顯得興高彩烈的。跟小學生閑聊,他們顯得開朗、自信。在國內的「一孩政策」底下,他們可說是家裏的天之驕子,是幸福的一群!

小學生穿得漂漂亮亮的

他們開朗、自信,絕不害羞!

不穿校服的幼稚園生也挺神氣呢!

小朋友的髮夾和衣服都很講究!

        同是小孩,春遊的小孩令我想起一位小子,一位在宋城賣藝的小子!那天我們遊宋城,看到擂台上有雜技表演,那小子表演的是用頭顱支撐身體「爬上」樓梯。我用了引號說「爬上」,是因為小子爬樓梯沒有用腳,也沒有用手,只是用頭顱!他的表演贏得觀眾的喝彩,卻賠上了頭頂的頭髮!我瞥見他的頭頂有一塊頭皮是光禿禿的呢!

擂台設在古樹下

擂台上有雜技表演

看賣藝小子的本領多厲害!

      

        同是小孩,他們的生活竟有如此大的分別!

霧香港

        太平山隱沒在春霧中,維多利亞港隱沒在春霧中,高樓大廈亦隱沒在春霧中,這就是香港的春天!

        我們每星期日登山的活動沒有因春霧而改變,我們還是如常的登山。不過有趣的是,當你覺得前路迷茫的時候,你再踏前幾步,你又會發現前路原來是很清楚的!在濃霧中你只能看見外物的輪廓。看!前面的不就是挺拔的竹葉嗎?看!凌霄閣在哪裏?不就在天空中?一切就在隱隱約約之間,一切看來很有詩意,霧香港似乎可以跟蘇堤春曉比美呢!

        只要你不是掌舵的,不須害怕觸礁,你會更喜歡霧景;只要你不需要曬晾衣服,不愁潮濕的天氣,你會更喜歡霧景。如果我們放下成見,從另一個角度看,霧不也是很可愛嗎?植物不就是因為霧水的滋潤而加速生長嗎?

        一切是迷迷蒙蒙的,一切就在隱隱約約之間,當我以為春天的濃霧還會維持一段時間的時候,卻傳來連續不斷的蟬噪,夏日的鬧鐘不就已經響起了?有些事情我們實在弄得不太清楚,也不需要弄得太清楚啊!再踏前幾步,不就會看得更清楚嗎?

 

前路迷茫?  再踏前幾步吧!

很喜歡竹葉作照片的前景!

對!竹葉給人挺拔的印象!

在濃霧中你只能看見外物的輪廓

這樣的輪廓挺美!

這就是快到達山頂的路呀!

看!凌霄閣在哪裏?不就在天空中?

維多利亞港隱沒在春霧中,只隱約看見一些高樓,但有時全都不見呢!

植物不就是因為霧水的滋潤而加速生長嗎?

蜷曲的植物正蓄勢待發!它們猶如空中的文字!

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

        總忘不了他的笑容、他耐心把脈的表情、他跟病人交流的話語……他的確是一位溫柔敦厚的儒者!他是誰?他就是杭州胡慶餘堂(註1)的湯金土醫師。

        湯醫師是國家級的醫師(註2,他設在胡慶餘堂的診症室其門若市,儘管候診的病人排著長長的人龍,但他仍不厭其煩地、耐心地為病人把脈、診治。最難忘的是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他仍面露笑容!他溫文的望、聞、問、切,是那麼細心!

        湯醫師雖是中醫,卻沒有貶低西醫的效能。記得那天我在等候時聽到他跟一位病人的對話,那病人說不喜歡服用西藥,因恐怕有副作用,他說西藥也有它的功效,即使是毒藥也要吃。

        在香港,醫生一向給我的印象是「公事公辦,效率快」,很多醫生診治病人的時間都不到五分鐘,湯醫師卻花上十五分鐘診治一個病人。他靜靜的把脈、細細的思考,然後寫下單方,一切舉動都是那麼用心!有一些候診的病人不識趣地在旁邊高聲講電話,他也不會怒目而視,反而要我們抱打不平勸止!最有趣的是在診症期間有人衝入診症室,問他一些醫療的問題,他也不會發怒阻止,仍面露笑容回答!他跟先前我在胡慶餘堂遇到的史醫師完全不一樣。

        有好一段日子,我以為傳統中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已在祖國絕跡了,尤其是近年聽到不少負面的新聞報道,沒料到今次到杭州卻給我遇上了這位儒者!「為人民服務」已不單是口號,而是湯醫師身體力行的原則。他的笑容令我想起溫家寶總理的眼神,他們是那麼相像!我對祖國的未來是抱有希望的!

 

(註1) 胡慶餘堂是杭州最具規模的中醫館之一,其中有不少著名的醫師坐堂。

(註2)在國內,醫師按資歷、造詣分等級,有普通的、有省級的、有國家級的。掛號費亦按等級區分,國家級的醫師收費最貴,例如普通的醫師掛號費為7元或10元,省級的是20元,國家級的是50元。

我回港後在網上搜尋,才知道湯醫師是浙江中醫學院教授,是國內著名的醫師。資料見﹕http://www.98800.net/Search/HDYY/200408/120.html

 

        

                  湯金土醫師

胡慶餘堂第二門診部位於河坊街大井巷 95 號

                                                 胡慶餘堂裏面是古色古香的

門診部列出坐診表,亦有介紹各位醫師的級別及專長

先後醫治我的湯醫師與史醫師應診的時間不同,但都是用第二號診症室的。

掛號處列出當天坐診醫師的名單及掛號費

不需代煎藥物的可以只買藥材回家

我當然需要代煎藥物了!

我拿著兩大袋煎好的藥

無論是史醫師還是湯醫師開的藥都很靈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