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財政預算案換來不少中產人士的掌聲,但掌聲過後,又有多少人會質疑財政司長沒有將龐大的盈餘惠及教育界?猶記得有一次我在南華早報的教育版看到這樣的標題﹕「Teacher’s burn-out must stop: HKIED」,而教育學院建議的解決方法是推行小班教學。雖然本人已退出舞台,但仍心念教育界的發展。
最近教育界都在討論小班教學,更有七成的小學希望實行,這一方面對學生有益處,另一方面亦可解決縮班的問題。教育局建議小班教學應由小一逐漸推展至小六,這實在令人失望!中學語文教師面前還有一條漫長的等待的路,而「burn-out」的問題更不知何時才能解決!
根據我的經驗,小班教學對語文教學尤其重要!現在一班通常有40人,課室擠得滿滿的,對語文教師是很大的挑戰,教師很多時候難於兼顧所有學生。要知道語文教育包括讀、寫、聽、說幾方面的訓練,如果教師不能充分利用課堂的討論,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未能充分發揮。
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包括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的進度等等。讓我們先算一算語文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吧﹕假若一名教師一年任教 3 班,每班每年最少創作 10 篇文,若每班 40人,每年就要批改 3 x 10 x 40 篇,即 1200 篇文章。教師要花多少時間批改?據我的經驗,如果是長的文章,精批細改大概須 10 至 20 分鐘批改一篇,如果是應用文或其他類型寫作,大概須 6 至 10 分鐘一篇。如果按一年作 6 篇長文 4 篇短文計算,每年起碼要花 240 小時,即每個月花 24 小時,若每個周末坐下來不間斷的批改也要每周花 6 小時。而這只是計算批改作文的時間罷了,還未曾計算其他的作業如生活隨筆、閱讀報告、課文問答、工作紙等等呢!更不要忘記語文教師還要任教其他科目、還有其他的行政工作和負責課外活動!試問語文教師怎會不「burn-out」?
若推行小班教學,備課與上課的時間不變,但批改作業的時間將會減半,那麼教師就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輔導學生。至於課堂的效能嗎? 40名學生一起上課,較文靜的學生往往會吃虧;假如人數減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就會多了,而教師就更容易了解學生的程度而因材施教。因此表面上看,推行小班教學可紓緩老師的壓力,但我以為推行小班教學,直接受益的是學生,是改善教育素質的首要改革。
我常常想﹕如果批改的工作量較輕,如果沒有那麼多行政工作,我會那麼早退休嗎?但願老師的工作壓力可以早日得到紓緩!
是 burn-out 還是 dumb-out ?
花了幾十年我都想不通這問題:為什麼社會上所有工作都規定每週工作多少小時或每週工作幾天,而當老師卻只規定上幾節課?上課前的準備與下課後的“附加工時”卻要由老師補貼?還有:不同科目的“附加工時”差異甚大,但學校編上課時間表時這好像是不存在的事實。
多年前我請教過教協一位副會長,他令我好感動。他說當教師是“良心的工作”。我既感動又感到莫名其妙。難道老師真的斤斤計較教育部門騙他們的工資?我看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有良心的老師每天 7-11 式的工作,精力盡被“附加工時”耗盡,他們那來時間多讀書、思考,並養好身心,以為學生貢獻更多?
這個混賬的做法簡直是竭澤而漁。有辦法的老師唯有提早退休,沒辦法的唯有像卡繆《西西弗斯神話》裏受罰的可憐蟲,只顧把石頭推上山!復活節期間去杭州鬆一口氣,回來再追趕滾下山的石頭!
我實在想不通!有誰去解決這 dumb-out 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