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往事

網誌說的往事就是發生在中六的,那時我參加了不少活動,這個「虯髯客」的造型就是我的手筆(如果想看他現在的模樣,請在相簿中「Schoolmates」的相片分類尋找)

                                         

                                       鮮為人知的往事

        有學生在我的網誌留言,對我也喜歡莊子的《逍遙遊》表示驚訝,可能因為我從來沒有提過這段往事吧。

         這段往事就是與我的Blog的標題《逍遙遊》有關的。記得當年我修讀中六時我第一次接觸莊子的《逍遙遊》,當時我被莊子迷住了,簡直驚為天人!他有關「無用」與「大用」的看法直接影響了我中六那年讀書的態度。

        莊子的朋友惠子曾以樗樹作比喻諷刺莊子的學說「大而無用」,因為樗樹雖大,但「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不能作木材,木匠經過路旁也會棄之不顧;莊子卻認為樗樹之所以能保存性命,不被砍伐,正因為它看似「無用」,這亦是它的「大用」。

        我給「無用」即「大用」的說法迷住了!既然「無用」才是「大用」,那我為什麼還要考大學?就是這樣,我沒有為高考下苦功。記得當年我們考英文科是要考速讀的,英文科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她循循善誘我們多做練習,但每次我也只是虛應了事,班主任也拿我沒法,回想起來也覺得對不起她。

        一年的光景就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

        直至中六的暑假來臨,我赫然發現自己沒有為高考準備好,那我怎麼應考?我怎麼面對父母、老師?我開始驚惶,我意味到這種恐慌絕對不是「逍遙」,我懸崖勒馬,開始番參考書、筆記了,而每天放學後流連的地方就是自修室!

        幸好我安然渡過高考的難關,進入了香港大學。

        自此我重新研讀《逍遙遊》,重新尋找莊子的真意,並在道家與儒家的思想領域中漫遊,慢慢地我領悟出兩者相結合的人生哲學。

 

註﹕有朋友曾在網誌回應說﹕「年輕時的喜愛可能用想像力去喜歡,如今比較年長,所喜愛的意境一定是很不同的。」我絕對同意。

 

 

 

在〈鮮為人知的往事〉中有 3 則留言

  1. 有趣!這令我想起多年前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有個關於“道家與畫”的展覽,我的 50多歲上司問我“道家”為何?一個唸工程出身、一輩子在印刷廠幹活、接觸中國文化止於唐人街餐廳的50多歲美國人,在飯堂問起我這問題,怎麼回答才令他既明白又不會消化不良? 我當時大概這樣解釋:古代中國人最大的理想是讀書出仕,當了官就用儒家思想來幫助皇帝治理天下。不幸被罷免,就寄情山水天地,用道家思想來逍遙。如果還無法排解心中鬱悶,就進空門,談佛談禪。 我的上司大概不會聽得明白,但經他的一問我的一答,反而讓我想清楚一些事情。我現在相信中國人與西洋人的文化最大差異即在於中國人這種儒、釋、道的圓融會通。所以中國人的思想基本上是不搞二元對立的。西方主流思想,從希臘、猶太教以至於基督教甚至回教都認為有絕對真理、黑白分明。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也無不可”)正是這種“圓融會通”的應用!

  2. 預科時,跟黃太學習《逍遙遊》便被莊子那種豁達崇尚自然的態度深深吸引了。以當時中六七的水平而言,確不能深入了解當中的涵意,然而開首一段:「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那種意境已把我"嚇住"了,哈哈!我那時候已很感受到黃太你對 《逍遙遊》的喜愛了。 多年後我任教AL中史科的中國學術思想史,道家當然是其中一個必修的部份。這些年來我的學問不見得增長多少,然而看事物的角度便比以前闊了。其中最深刻的便是莊子說的小年和大年的觀點,從前不覺一回事,現在深明這個道理,更喜歡這個道理。人生本來就要有莊子這般胸襟才會顯得逍遙,不過現實世界的種種,往往把人"熬"得慘了。

  3. 哈哈!黃太你小時候的樣子跟現在分別不大,由其是眉宇間及眼神! 我以前也有類似你被某一句詞語迷住了,便是「大智若愚」!當有人說我蠢時,我便認為我只是大智若愚!是你不明我的想法而已!哈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ImageChange Image